顯然,姚華山對馬世昌的履歷,並不陌生。
同樣,蘇亦也不陌生,前世,他讀過樊錦詩先生的傳記,知道馬世昌是如何被分配到敦煌的。
62年,宿白先生帶領著北大考古專業的四名學生在敦煌實習,其中就包括樊錦詩跟馬世昌。
正是,這一年,周總理批示撥出鉅款,啟動敦煌莫高窟南區危崖加固工程。
為了配合6266年的大規模加固工程,需要在窟前進行考古遺蹟的發掘清理。
當時,敦煌文物所並沒有專業考古人員,不具備發掘能力,時任,敦煌文物所所長的常書鴻先生便向正在帶隊老師宿白先生提出,希望北大可以推薦四名參加實習的學生留在敦煌工作。
當時,敦煌缺人,所以到敦煌實習的北大四名考古專業的學生都想留。
奈何,敦煌的條件太過惡劣了。
想要留住四名北大學生,幾乎不可能。
最終也只有樊錦詩跟馬世昌兩人留在敦煌。
可就算如此,他倆也不是很樂意。
沒法子,敦煌的條件太苦了。
為了給他倆做思想工作,蘇秉琦先生都要親自出面談話了。
北大的學生呀,不管過去現在未來,一如既往的牛。
卻甘願紮根祖國的大西北,為了拯救敦煌的文物奉獻出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
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品質,這樣的人才,北大怎麼可能不要。
所以馬世昌透過複試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實際上,馬世昌不僅透過複試,讀完研究生後,還留任北大考古系,成為著名的佛教考古專家,一生都在從事中國佛教考古的教學與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始終是中國石窟寺考古,敦煌文書,佛經版本校堪等。
馬世昌直到13年才因病去世。
只要對北大考古繫有過了解,甚至,更深入一點去研究佛教考古的話,就會發現老馬同志是一個很難跨越過去的人物。
所以蘇亦根本不擔心老馬的命運。
不要說老馬,眼前的姚華山跟黃妘萍,他們的命運蘇亦也不擔心,因為他倆跟老馬一樣,都留校北大。
蘇亦備考北大文博的時候,就在官網師資隊伍裡面找得到他們的名字。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許婉韻。
這個來自於上博的魔都姑娘,是否被錄取,不得而知。
因為前世,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好像就沒有這一號人物。
現場,唯一的變數,就是他跟許婉韻了。
蘇亦望向對方的時候,目光中多少有那麼一絲同病相憐的哀嘆。
卻不曾想,被心思細膩的許婉韻捕捉到了,後者嘴角噙著笑,“小天才,擔心了?”
蘇亦也不隱藏,“確實。”
許婉韻笑,“我是有內部訊息,不出意外的話,咱們都會被錄取的,尤其是你這樣的天才少年,可是國家重點需要的人才,北大肯定不會錯過的,不然,有違師道了。”
蘇亦扶額,“姐,慎言。”
許婉韻嬌笑不已,卻不再調侃蘇亦,“其實,研究生考試就是一個雙選的過程,你在選導師,導師也在選擇你。姐姐給你講個故事,緩解一下你的壓力吧。”
敢報考北大的學生,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人物。
要不是有著必勝的把握,是不會輕易拿著自己的前途來賭明天的。
甚至,某些時候,就算是北大的師長,遇到心儀的學生,也會動員對方報考自己的研究生。
也不需要蘇亦同意,許婉韻就開始自己的故事,“剛才的俞韋朝老師,知道吧?當年,他從北大畢業後,就被分配到考古所,結果就被蘇先生動員回北大讀研究生了,一起被動員回來的還有張忠培張老師,他倆都是蘇先生的高足,也都是被蘇先生動員回北大讀副博士研究生的,嗯,以前的副博士,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碩士。”
說到這裡,她還笑著說,“跟你說一個小八卦,相傳當初為了這事,夏老可是氣壞了。”
“夏老?夏鼐先生?”姚華山忍不住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