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可置信地繼續往裡面走進去,長安城旁邊,感業寺的繁華背後會是如此貧窮。
這裡面的人,依然滿臉好奇地看著他們幾個外來客,特別是那幾個小孩,豔羨地看著李承乾他們身上光鮮的衣服,渴望能摸一摸。
而他們身上穿的,是破爛得無法縫補,甚至看不出是衣服的衣服,再過段時間就得入冬,他們還有禦寒衣物嗎?
李世民一直以為,大唐安定的這些年裡,哪怕做不到安居樂業,但基本的生活狀態應該得到保障,只要不是自然災害,將會是太太平平,特別是長安附近的地方。
哪想到,現實給他甩了一巴掌。
“郎君,你現在還覺得,這天下不會再有衣不蔽體的人嗎?”李憶安問道。
武士彠一開始是不太清楚,他們這是要做什麼,此刻大概明白,這位先生是要帶他們陛下出來,體驗一下民生?他竟然還有這種能耐,可以讓陛下如此信任!
在這瞬間,武士彠的心思活絡起來,作為木材商人的他,能夠攀上李淵的大腿,成為大唐開國功臣,在某些方面看人識人的目光不差,對時機的把握更是準確。
他一眼便看出來,李憶安的不凡之處。
“先生你說得對,是我錯了。”
李世民感慨道:“我常在深宮之中,對於外面的民情,所瞭解的少之又少,今天如無先生指引,就看不到民生,那我得多昏庸。”
武士彠想了片刻,馬上說道:“當今聖上,仁義聖明,一定不會讓天下百姓受苦,大唐那麼大,有些地方暫時未能顧及到也正常。”
李世民不是這麼認為,道:“如若陛下聖明,就不會造成如此局面。”
“你們是誰,也敢詆譭當今陛下!”
這時候,他們身旁傳來一道蒼老的聲音。
眾人尋聲看去,但見一個老人扶著柺杖走來,剛好把李世民那句話聽進去了。
老人冷哼道:“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身份有多尊貴,但要是敢再詆譭陛下,就別怪我們這些賤民不客氣了。”
聽著老人的話,其他村子裡的人,也都放下手中忙活的農具,朝著李世民他們看了過去,有些不友善。
“這位老丈,你們對陛下很敬佩?”
李世民很驚訝地問,按照道理來說,他們不應該是對自己不怎麼友好,畢竟在他的治理之下,民生如此不堪。
“如無陛下,我們村子裡的人,全部都死了。”
老人激動地說道:“前幾個月,長安蝗災,我們種下的糧食全部被毀了,糧商趁機抬高糧價,餘糧吃完又買不起糧,只能白白捱餓。要不是陛下將價格壓下,再放糧救濟我們,村子裡沒有多少人能活到現在!”
“還有在去年,突厥人兵臨城下,要不是陛下親臨渭水,把敵人嚇退,我們這些普通百姓,還等不到蝗災就已被殺盡了。”
原來還是這些事情讓他們對自己心生敬佩,李世民心裡有些感觸,但功勞不在他,在於先生,又問:“可是你們現在衣不蔽體,居住在茅草屋中,屋子連牆壁也沒有,就一點也不怨陛下?”
“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