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請問有何指教?”
李憶安問道。
“你認為,以商賈的手段消亡突厥,現在可不可行?”
杜如晦依然用這個問題,來反問他。
“現在當然不可行!”
李憶安想都不想就說道。
“為什麼?”
杜如晦又問。
“商賈的手段聽起來不錯,利益很可觀,但若是讓世家看到了利益,會從中阻撓,以及其他不確定的因素,沒辦法為朝廷掌握。”
李憶安續道:“這一點,我曾和李郎君商討過,現在還不可行。”
李世民微微點頭。
杜如晦眯了眯雙眼,終於開始問出他們最關鍵問題,道:“你認為,我們要如何對付世家?”
聞言,李世民期待地往李憶安看過去,這是他們最想得到的答案。
儘管在場很多人都是出自世家,但是從國家方面考慮,世家是大唐發展的阻礙,比如五姓七望的人,還不把李唐朝廷放在眼內。
李世民是出自於關隴集團,但他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撼動五姓七望。
在唐朝,打擊世家手段最凌厲的人,是後來的武則天。
李世民現在有這個心思,可還做不到和五姓七望,正面對線。
“可以效仿楊廣的做法。”
李憶安說道。
“效仿楊廣?”
李世民很不理解。
楊廣一個亡國之君,效仿他做什麼?
“你是說,楊廣推行的科舉?”
房玄齡突然說道:“天下讀書人基本出自世家,或者與世家有關,因為世家有藏書,也有私學。目前的察舉選官,所推選出來的官員,大多和世家脫離不了關係,朝中還有不少大臣是世家的人。科舉選官,是從寒門取仕,的確能打破現在的局面,整治世家和朝廷官員的關係。”
“沒錯,但這是做法之一。”李憶安說道。
“還有其他方法?”房玄齡又問。
“富國!”
“如何富國?”
“官營鹽鐵,主要行業、產業由朝廷經營,保證國庫收入,防止錢流入世家口袋。打擊土地兼併,更變土地制度,改革稅法,使耕者有其田,確保百姓的富足,民富才會國富,藏富於民,國力才會無窮無盡。以嚴格的手段,整治稅收,斷絕逃稅漏稅的行為……等等。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楊廣實行的科舉取士想法是好的,但他的動作太急了。隋的滅亡,一部分原因也在科舉上面,動了世家的利益,必然遭到世家打壓。”
待李憶安說完,房玄齡等人無不瞪大雙眼看著他,眼神裡有星光閃爍。
這樣富國舉措,如果是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說出來,也不會太驚訝,但出自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之口,他何來那麼多見識?
陛下果然沒有說錯,這個少年,有點本事,能夠重用。
長孫無忌還想反駁兩句,張了張嘴,到嘴邊的話,不知道如何說出來反駁。
因為李憶安說得太對了。
“先生,厲害啊!”
馬周徹底地被佩服了。
其中一些想法,他也曾想過,但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沒有像先生想的那麼深入。
經過先生的提醒,馬周的想法也被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