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這個國師以禍亂君王,造成車遲國連年大旱的罪名不斬首了。
這時候又有大臣上仙說道:“陛下,現在我們國的糧米也不足以讓百姓脫離撐到新的糧食成熟!”
頓時所有的官員跟國王全都烏雲蓋頂,下雨的事情的是解決了,但是糧食不是一時半刻能長出來的。
連年大旱,百姓吃什麼?
樹根草皮觀音土,甚至易子而食?
見此,林正卻是笑道:“國王勿擾,且看這裡!”
但見林正拿起了那大和尚的包袱,然後解開一倒,嘩啦啦,全都是金銀珠寶!
林正說道:“陛下,糧食可以去其他國家買,至於金銀,車遲國全國又有多少寺廟?而每個寺廟有藏下了多少財富?那些金身佛像可都是能融掉買糧的!況且這麼多的寺廟佔了多少土地,又藏了多少勞動力?!滅佛吧,只有這樣才能渡過這次危難!”
國王眼睛一亮,卻又開口說道:“此計甚妙啊!寡人怎麼沒想到!不過查抄寺院恐怕被菩薩責怪啊!”
“陛下,那佛教一向以慈悲為懷,如果能活一國眾生,菩薩知道難道還要責怪不成?如果不這樣做,這一國百姓如何撐得過新糧食下來這段時間,需要死掉多少人?”
“道長說的有理,但……”
顯然這國王還是怕。
不過這般卻是林正最想看到的:“陛下當以國事為重,若是擔心佛門報復,可以工代賑,修建三清道觀,而散清法身用土陶製就可以,自此陛下可以信奉玄門三清,也能找到護身之法!”
見這國王還在猶豫,林正也是上前一步,繼續說道:“若是陛下還有擔心,貧道這裡還有一本《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陛下若每日誠心誦讀此經文,可解禳陽九百六之災,三衰八難、九橫五苦之厄。所求如願,所履平安,出入行藏,常蒙吉慶!”
國王聽此也是眼前一亮!
隨機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如道長所言,不過道長可願意做本國國師?”
聽此,林正卻是微微搖頭:“非是貧道不願,卻是又更合適之人選,陛下勿急,還請先查抄佛門寺廟,度過眼前難關。這些日子,貧道還會在車遲國,設立道壇,傳玄門截教道統,也為陛下求雨,直到那正真的國師到來。”
國王聽此也是大喜:“好!好!好!有了道長相助,我車遲國必然興盛!傳寡人旨意,查抄全國所有的寺院,一切佛像融化成金錠,去鄰國買糧渡過危難,所有和尚必須還俗,如不還俗貶為苦力,至死方休!另外,以工代賑,全國各地修建三清觀,其中三清之位置以靈寶天尊為首!”
這國王也是人精的很。
而在這國王旨意下達後,全國計程車兵們也是開始行動,查抄了一座座的寺院。
車遲國是佛國,寺院非常的多。
不過數日,僅僅是從王城和附近的那些寺廟查抄出來的財富和解放的勞動力直接讓國王目瞪口呆。
國王驚駭的問道:“這,這,這些和尚因何這麼富裕?”
林正微微笑道:“陛下,這些和尚多喜歡黃白之物,給佛祖菩薩們熔鍊金身也是佛門的習俗,且佛門只入不出,稅收都不交,相當於這些年佛門一直在吸納整個國家的財富。雖然看似多,不過是因為陛下滅佛後,國家這些年的收入又回來了!”
國王聽此,也是忍不住的嘆息。
“並且根據報告,這每個寺院都有不少儲備的糧米,看樣子我們甚至不需要去鄰國買糧!”
這點也是讓國王大喜過望。
畢竟,和尚不種田,但可以僱傭人來種,且佔有大量的田產還不用交稅,之前那些好年景也是積攢了無數的糧米,大旱之季,和尚更加不會拿出來太多糧米救濟百姓,最多也只是象徵性的開開粥棚。
你想活命?!
可以啊,出家啊!入我佛門!
拋妻棄子,忘卻父母,入我佛門,吃喝不愁!
而林正還未離開車遲國,一方面是為了傳下截教之道,另外一方面卻也是在等。
等三個大仙,等那佛門勢力的反撲!
(求下推薦票、月票!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