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復心道:“此乃陛下子女的家宴,貿然談論軍事,恐有不妥,還是低調謹慎為妙。”
白復趕忙謙讓幾句,找個話題想把此事岔開。
越王李系目光炯炯,道:“白將軍,父皇授予本王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讓五弟、六弟等皇子遙領諸道節度使,就是希望我們能為平叛做些貢獻。
實話說,本王也看過不少軍報。關於都畿道一帶的戰事,眾說紛紜。今日求教,還請白將軍看在青鸞的面子上暢所欲言。
妥與不妥,吾等兄弟都不會歸咎將軍。”
正在此時,寧國公主也出現在了正堂,聆聽眾人的討論。
相對眾皇子,她與白復關係更親近一些,她對白複道:“白將軍,事關我大唐江山社稷,還請將軍直言。”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白復不好再找託詞。
更何況,寧國公主以身許國,堪稱巾幗英雄,頗讓白復敬佩。面對寧國公主期盼的目光,如果再故意推託,實在說不過去。
白復沉吟片刻,徐徐道:“關於平定史思明之叛,文武百官雖然積極獻言獻策,但都沒有能勝過李泌先生的。
諸般策略中,李泌先生的‘彭原對策’仍是最佳的戰略:唐軍主力與史思明主力在洛陽一帶對峙;唐軍派出奇兵,繞過塞北長城,圍攻范陽。
搗毀叛軍的范陽老巢後,這支唐軍揮師南下,與唐軍主力東西合圍,將史思明的主力擠壓在都畿道這個狹長的地帶中。
皆時,叛軍如風箱裡的老鼠,無論東逃,還是西竄,兩端皆有重兵圍堵。
待叛軍疲憊不堪、糧草斷絕之時,我軍可盡遣主力,發動總攻,全殲叛軍。
此策略,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一勞永逸,一舉解決河北道諸路叛軍,可保大唐百年安定。”
彭王李僅道:“白將軍,李光弼將軍既然取得了河陽大捷,為何不乘勝追擊,追殺史思明主力。”
白複道:“李光弼將軍採取的策略乃是最符合唐軍實力的策略。
李光弼將軍之所以棄守洛陽,駐守河陽,就是因為河陽城地勢特殊,城防構造巧妙,易守難攻。
即便如此,河陽大捷,我們也是險勝。
叛軍人數眾多,訓練有素,驍勇善戰,尤其擅長野戰。
倘若李光弼將軍棄河陽城主動出擊,無異於揚短闢長。曠野上兩軍正面對決,唐軍不但贏不了,很可能還會遭遇重創。
兩軍主力決戰,若沒有十分把握,不能輕易開戰。
這場大會戰一旦失敗,都畿道的對峙平衡就會被打破。叛軍西進,潼關危矣,長安危矣!”
眾人譁然。
眾皇子都經歷過玄宗棄長安而逃的狼狽日子,一股深深的懼意從腳底升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