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再多說什麼,鄒豪轉身離開實驗基地。
陸誠看向在場的科研人員,開口道:“那麼,我先和大家說說我的設計思路,還有這專案目前需要攻克的難點。”
“目前,能源的問題已經解決,採用的是方舟反應堆,初步設計能源的儲存點在胸口位置。”
“不過,以後可以設計出一些備用能源,安裝在後背。”
“其次是主體材料的問題,我打算用以鈦合金作為支架,碳釺維複合材料作為塗層……”
陸誠將自己的計劃,一一說了出來。
甚至,將來飛入太空的打算,都做了一個詳細的規劃。
他做龍神戰甲的目的,自然並不是在地球耀武揚威,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太空之上。
如果,之後推進器的速度能達到光速,那麼就算駕駛龍神戰甲衝出太陽系也不是問題。
當然,以這個時代的技術和能源,想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不現實。
能源就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方舟反應堆的能源雖然很強,可歸根結底,還是核反應驅動。
在《三體》中,在面臨二向箔的打擊下,人類最終做出了超光速飛船。
不過,用的驅動方式是曲率驅動。
所謂曲率驅動,算是一種航天器的推進方式。
宇宙的空間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著曲率。
即,可以將整個宇宙想象成一張大膜,這張膜是有一個個弧度的。
只要將航天器後面的空間曲率燙平,那麼航天器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快速的拉過去。
幾乎相當於是瞬移了。
這就是曲率驅動。
以現在的技術和材料,是沒辦法做出這種級別的航天器的。
當然。
這並不代表陸誠就要放棄。
雖然還做不到超光速執行,但是至少得讓龍神戰甲飛入太空。
這樣一來,無論是回收航天裝備,還是維護空間站,甚至往返接人,都會極大的方便。
並且,可以成倍的節約資源。
這些科研人員,各個經驗豐富,很快就理解了陸誠的意思。
陸誠也根據每個人的技術,來安排相關的任務。
爭取做到最大化的將每個人利用起來。
由於開發的流程及圖紙都已經做好,所有工作人員按照安排下來的任務,開始各司其職,忙碌起來。
陸誠則是將賈維斯的人工智慧匯入進大廳的主機內。
這樣可以精準的記錄每一項實驗資料。
其餘的材料問題,以及建模再到打造出各個模型成品,都由其他專業人士去搞定。
陸誠只需要負責指揮,並且檢測材料的可行性,還有資料是否準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