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因很熟練地來到了有些勿忘我小花的祭壇前,並開啟了墓穴。
他沒有去看亞當的遺體,而是直接來到了那副全家福畫像前,旋轉畫像,拿下了畫像背後的血紅長槍。
他的目的就是拿上這柄槍,這是世界上唯一能傷害莉莉絲的武器。
拿到長槍後,畫像自動翻轉,全家人的畫像再次出現在凱因眼前。
他盯著畫像上的莉莉絲看了一會兒,眼神也有所緩和,似乎在猶豫什麼。
但乖戾和憤怒很快又佔據了他的臉。
“孩子為什麼會憎恨自己的父母呢?”瑪格麗特突然說道。
在她幼年時,父母就被教會設計殺害,記憶中父母給她的只有無邊的寵溺。
幼年在亞提卡的生活,是她最幸福的時光。
如果可能的話,她願意用自己的一切,來交換父母的重生。
她不明白,凱因為何會被惡意碎片操控,這種操控必然是因為凱因心中對自己的母親懷有惡意。
“不單孩子會憎恨父母,父母也會憎恨孩子。”江笑談說道,“人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有愛就會有恨。只不過在正常的親子關係中,愛是遠遠大於恨的。”
無論是怎樣相親相愛的家人,在漫長的家族生活中總會發生摩擦,對家人產生負面情緒是再正常不過了。
子女會無限信任父母,但也會無限向父母索取愛和陪伴,當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就會哭鬧,用粗暴的方式發洩自己的失望。
就算再耐心的父母,也會感到失望和沮喪,也因此對自己的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而親子間的矛盾點並不僅限於陪伴。
其實瑪格麗特不知道,她降生時,那個將她視作掌上明珠的慈愛父親內心其實是有些失望的。
亞提卡公爵當時迫切地希望有一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爵位和領地,然而瑪格麗特是個女孩。
在瑪格麗特能睜開眼之前,亞提卡公爵一直對女兒有些冷澹的,比起女兒,他更關心自己的妻子。
然而當瑪格麗特第一次睜開眼睛與自己的父親對視,那還有些皺巴巴的小臉綻放出一絲笑容時,亞提卡公爵心中的失望與不快全部煙消雲散了,他在那時就下定決心,要讓女兒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天使。
而且,假如瑪格麗特的父母沒有早早離世,能夠伴隨著她一直到青春期的話,瑪格麗特可能也會理解為何親子之間會產生矛盾和隔閡,甚至憎恨吧?
人與人之間越靠近,就越容易互相傷害,這一點是永遠無法避免的。
但在正常的家庭中,一時的隔閡和矛盾,會被永恆的親情慢慢彌補,只要還有人性,人總會為自己傷害親人的行為而自責,並努力去挽回。
假如沒有惡意碎片的影響,莉莉絲和凱因之間的矛盾也不會擴大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事實上,在經歷百年的滄桑,一切塵埃落定後,莉莉絲和凱因也和解了。
只是,和解的那個人,還是那個凱因嗎?
假如不是的話,真正的凱因又去了哪裡?
江笑談有一種預感,這些疑惑,在他看完那段塵封的記憶後,就會揭開。
時空檔桉館會告訴他答桉。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