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作為一首敘事音樂長詩,本來詩歌的結構就比較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也很曲折,波瀾起伏reads;。 超多好看,最新章節訪問: 。但秦放歌在做成音樂的時候,也不能完全按照詩歌來,必須得進行必要的擴充和更改。
在過往的音樂中,也不乏像是敘事曲一樣結構的音樂作品。但那大都是西方音樂中的,而且是根據作曲家的自由和靈感來創作的。很多時候,大家聽了之後也只能猜測,而不是確認一定就是那麼回事。
像秦放歌這樣,在詩歌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話,難度上會增加太多。
而且,秦放歌對自己的要求特別高,不管是想要在音樂中寫出那種“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還是背景情緒,各種烘托,懸念的造成等等,他都想做到完美。當然,這對琵琶演奏者的要求就更高。
尤其是在第二段,描寫琵琶女以及其演奏的琵琶曲的時候,演奏上的難度,秦放歌自己都有些鴨梨山大。
白居易也確實無愧一代文豪,用詩句,把音樂效果描繪得淋漓盡致。深刻地而又生動地揭露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從中也可以看出,白居易是特別懂得音樂,韻律,甚至演奏手法的。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寫的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囚萬喚始出來”。他又透過琵琶聲調的描寫,表現琵琶女的高超彈技。
這些技巧,秦放歌都想逐一再現出來,在這之前,肯定不止一個作曲家想做這事情。但真正做起來,就知道,這和想象,完全是兩回事,說比登天還難也是一點也不奇怪。
秦放歌這傢伙,也是仗著自己天賦高,演奏上的功夫更是不差,迎難而上。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光是這境界,就完全是琵琶大師級別的水準。秦放歌是連琵琶女超高演奏水平,境界,也都要重現的。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嗚。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秦放歌想要做好這首音樂,對其中的詩句,都已經背誦到滾瓜爛熟,而且所有情緒,和深入理解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這段音樂,也是整首琵琶曲中,難度最高的。
用手指叩弦攏,用手指揉弦捻,順手下撥抹,反手回撥挑,琵琶女動作嫻熟自然。他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也都遵循這樣的演奏手法,再現昔日的輝煌燦爛。
粗弦沉重雄壯,“如急雨”,細弦細碎如“私語”。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清脆圓潤如大小珠子落玉盤,又如花底鶯語,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述。“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么”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
為此,秦放歌還要去還原霓裳羽衣曲以及歌舞曲六么。這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這樣的作品,早就已經失傳,還得秦放歌自己來進行創作。
到此後十四句,更是精妙絕倫,秦放歌每每讀來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白居易在藉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
秦放歌在作曲的時候,也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大小弦錯雜彈,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對琵琶的音色,音質演奏要求特別高,不是什麼聲音都可以稱作珠落玉盤的。
而後面,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後“澀”的兩種意境。
“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
“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reads;。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嫋嫋、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
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才到**,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
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也無怪陳天虹那麼推崇琵琶行,光是這段對琵琶演奏的描寫,就堪稱一絕。
秦放歌自己也在琢磨著,是不是要把霓裳羽衣曲,以及六么等作品,全部給還原出來,光聽白居易在詩歌中的描述,就讓人心生嚮往和感概。
唐朝的藝術文化,在煌煌古代文化中,也是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