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主意打得倒是不錯,可錢淑媛她們都點頭表示支援,還說秦放歌這會可以當成是練習,先熱熱手再說。
秦放歌只能報以苦笑,不過他可不敢說不,看開了也沒什麼,權且當成是練習得了。
不過黃靜可不這麼想,一來就叫秦放歌,“先拉一首你最拿手的曲目吧!”
秦放歌其實很想說,很多曲目我都很拿手,但說出來肯定會打擊到她們學二胡計程車氣。他也就很平靜地說,“那我就先拉一首我練得最多的《陽關三疊》吧!要拉得不好的話,可不許笑話我!”
黃靜她們根本就無視他後面這畫蛇添足的話,只讓他演奏出水平來。
秦放歌選擇的這首《陽關三疊》二胡版,是這個世界的二胡名家胡耀華根據唐代的古琴曲整理後,又做了刪減改編之後的作品。就是王維那首著名的詩《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因詩中有“陽關”、“謂城”兩地名,故又稱為《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也成為送友酬唱的代名詞。三疊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個曲調變化反覆三次,這首曲子也是。
秦放歌在演奏第一樂句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他相當天才的一面來。
他所用的是厚實而深沉的音色,因為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正是被人們所傳誦至今的離別情懷。尤其是古時候,交通不發達,一次離別基本就是永別,在古代文人的筆下,也渲染得特別有味道。
黃靜明白,秦放歌是想借此,表達那種飽滿,厚實,內在的情感。
中國人的情感歷來都是很內斂的,離別之前也是如此。最追求的,還是那種樸素,返璞歸真的感覺。
他所用的手法,也很講究,揉弦很少,揉弦的幅度很小,頻率很慢。
由於這首曲子是改編自古琴曲的,林寶卿對此感受也是相當深刻的。
秦放歌表達出來的那種,自然的,深沉的,欲言又止,而又發自內心的感情,讓她也身同感受。
而且,林寶卿也看出來了,他在裝飾音,滑音上面,感覺都借鑑了古琴的手法,也不知道是不是黃靜教他的。
到第二個樂句的時候,秦放歌不光是速度,力度也有變化,整體情感的變化也比較大。陽關三疊,名如其曲,同樣的旋律被變奏了三次。
除了技術上的難度被攻克之外,秦放歌在感情上,把握得也相當適當。隨後的段落,就變得昂揚起來,不管是揉弦的頻率和幅度都大了起來,但又不是那種跳脫飛揚的感覺,更像是在勉勵朋友們,莫愁前路無知己的意味。
最為絢麗的華彩部分,尤其是大起大落的音階上行下行的時候,秦放歌的處理更是可圈可點,感覺節奏很自由,變化很自然。隨著旋律的進行,他在運弓的速度和力度都有了相當顯著的變化,使得情緒尤其是高潮的表達,體現得越發淋漓盡致,使音樂充滿了張力。
尾聲部分,原詞中這段就是感嘆的情緒,二胡曲也繼承了這樣的特性。揉弦的漸慢漸弱,讓音色發生了變化,讓人很明顯就能聽得出來,正是那種如泣如訴的二胡特性。
黃靜和錢淑媛都浸淫二胡十幾年,跟隨過不少的名家大師學過二胡,別的不說,在鑑賞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秦放歌把這首陽關三疊演奏完之後,黃靜就非常感慨地說,“你這水平,完全可以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