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後修改重複的部分。)
李和有點不好意思,剛好旁邊有賣炒冰的攤子,就請她吃了炒冰,李和指著炒冰的鍋問道:“你猜是幾卷?”
“五卷?”
“嗯……應該是六卷。”
李和福至心靈的有種感覺,輕笑著說道,果然,炒冰裝好後就是六卷。
“好厲害!”
金怡真有些崇拜,李和笑了笑沒有解釋,在入聖之後,就會經常有這種感覺,能夠感知到未來,這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體驗。
但這種感知並沒有幫他得到所思考問題的答案。
兩人吃著炒冰,在樹下乘涼,金怡真問李和在想什麼那麼入神,李和就告訴了她,並說道:“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wealthispower,財富就是力量。”
“這也是我過去一直理解的。”
“因為再多的財富,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力量才有擁有的資格,可這是當前世界環境下實際應用的一種結果。”
“並非真正的資本命脈。”
“畢竟,資本最重要的東西,是傳承、壟斷、固定階級。”
“它的擁有者,可能會是行將就木的老者。”
“這不是力量。”
“可如果翻譯成權勢,權勢的根本就又是力量……”
李和悟道後的智慧,能夠讓他分辨真偽對錯,讓他不受矇蔽,堅定前行,卻無法讓他直接成為一個頂級思想家。
這部分是他所不擅長的。
金怡真雖然學的是心學,但社會學等知識她也非常精通,她奇怪的問道:“你為什麼一定要糾結於國富論這句話呢?”
“這只是表象而已。”
“資本的命脈,是人的貪心啊。”
“只要解決了人的貪心,就沒有資本存在的土壤了。”
“王陽明先生的心學裡面的聖人之道,致良知在知行合一上的表現,就有抑制貪心的部分。心學早已給出了答案,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明明是社會學的問題,答案竟然落在了哲學上。
這點,李和早有領悟。
但他領悟的是提綱挈領的東西,知曉心學是解決現在社會根本矛盾,從而開啟文明覺悟的鑰匙,卻不想在這裡也得到了應用。
“行百里者,尚且半九十。”
“佛家說貪嗔痴慢疑為五毒心,既然資本的命脈應在貪上,如何解決貪,心學也做了指引。”
“可真正要落到實處。”
“我想那些既得利益者應該不會收斂貪慾,格物淨心。”
“貪是根本命脈,但我們還得針對實際命脈才可,只有打垮了他們,他們才會乖乖的聽話,為我所用。”
聖王社會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說倡導人人學心學,去致良知,去做聖人,就可以達到的,真要這麼認為了,那跟王莽沒有什麼區別。
亂搞一氣,社稷崩壞,不外如是。
發展是要循序漸進的,我們要消滅資本,並非說不用資本,不同的時代做不同的事情,拋開時間來談功過,那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