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修改重複)
葉樸年一點都不怕得罪神王,越是大戰將其的前夕,神王越是不可能殺他,神王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他不可能看不出他與任俠戰鬥的時候,周瑞肯定會發動攻勢。
故而。
就算是為了神國內部的團結,不要敗得太快,神王也不能現在就讓他死。
“你就不怕我把你當晁錯?”
神王眯起了眼睛,殺意做不得假,但葉樸年依舊不懼,說道:“景帝殺晁錯給諸侯們洩憤,的確是討好了諸侯,但卻終其一生,無法再號令諸侯了。”
“你或許以為局勢變化,有力量,他們該聽你的時候,還是會聽。”
“但這是有根本不同的。”
“你的帝王心術應該還沒有爛到分辨不出這其中差別的程度才對。”
“更何況。”
“與其討好他們,不如樹立一個公敵,讓一盤散沙的他們集中起力量來防止我倒戈,從而還能有效的對抗周瑞,不是嗎?”
神王並沒有反駁葉樸年的話,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有葉樸年在這裡當靶子,神國內的兩大勢力反而會集中起來做事。
世家門閥為了對付他而抱團,資本家們在沒有根本利益相悖的時候,葉樸年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他們也樂得在葉樸年的麾下做事。
凝聚力增強,戰爭才好打。
在他離開之後,僅僅依靠世家門閥和資本家們是守不住神國的,但至少要拖住敵人更多的力量才行,這樣他留下的教團才能更好的對抗炎武衛。
對於教團。
這支他的直系人馬,裡面可不但有組織管理和牧師,更是還有一支依靠這麼些年在烏托邦所獲得的資源海量變動率所組建的一支軍隊,李和他們曾經猜測的傳承十字軍的那支,其真正的名號為——巴別軍。
巴別二字取於巴別塔。
在聖經中有這麼一段描述:“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為了阻止人類建起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讓人類說不通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神王要的就是這個意思.
通往文明覺悟的道路,不正是建造通天的巴別塔麼?冥冥之中自有定義,當初神王取名的時候可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只是想讓人類絕望而已。
但最大的絕望,何嘗不是先有希望呢?不知道何為覺悟,那邊不能領略痛徹心扉的絕望。
誤打誤撞,但也殊途同歸。
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讓人類彼此之間不理解。
這也正是神王要做的。
離間人類和將水攪渾,是現在神王的目的,或者說整個神國也是為此而存在,畢竟革命軍的路也好,任俠的路也好,還是李和的路也好。
如果放任他們去做,讓李和重新成為人皇,那就太糟糕了。
所以不如直接進行最多的縱切——陣營,這樣才保證了李和在全世界人眼裡的認可度沒有無限制的膨脹下去。
也就是出於這份戰略目的,神王不允許讓神國這麼快就滅亡。
可這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嗎?
五十萬炎武衛,再加上404機關,還有其他各種組織,神國面對的壓力是空前的,又還有內憂外患,神國是必敗的。區別只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