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們去尋找獵物,貴族們便聚集在一起開始閒談。
“我的封臣們,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們說!”伯爵突然說道。
“勘斯維爾伯爵認為我們苛刻的對待他,和他的封君邦克森公爵說了我們的壞話,同時邦克森公爵似乎在最近和瑞博恩王國達成了一定的共識,而教會似乎也在暗處支援邦克森公爵!”
接下來,伯爵便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們。
由於布洛林國王上位時頒佈的法令,教會不得擁有超過一個領地三分之一的土地,也不能擁有超過當地領主十分之一數量的農牧,同時不能替代領主實行對平民的審判權,導致激怒了教會方面。
不過這一舉動也是無奈之舉,本來茨克馬王國的貴族並不全都支援布洛林國王,支援他的貴族只佔所有貴族的三分之一,而另一部分則是保持中立。
他頒佈這個法令就是為了拉攏國內的中立貴族,事實上他的目的也的確達到了,基本上所有的中立貴族都因為這條法令而倒想了他。
這一法令的目的就是限制教會的勢力,一個領地裡教會勢力太過龐大的先例不是沒有,比如瑞博恩王國,他國內超過四成的土地都在教會的掌控之下,國王的權威甚至不如一個地區主教。
擁有領地的貴族也都因為教會勢力而受到了非常大的掣肘,國王和整個國家的和貴族的權威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而這些事情都一絲不落的穿到了周邊的十數哥國家,很多時候一個國家政權並不是大部分都在對外作戰,而是在和教會勢力做抗爭。
因為大陸上大部分的王國都不是開始就信仰聖教的,在德爾斯帝國覆滅之後,洛爾德民族佔據了帝國大部分的舊土,其他民族也都分了一杯羹,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而聖教則是在這些王國建立之後,才開始出現的,後來因為數次規模龐大的戰爭,經過了整整一千多年,聖教這才普及到所有的王國。
而且這裡的王國雖然也有君權神授的說法,但是國王的自主能力很高,在教會勢力不強的王國,根本就不需要由當地主教為國王加冕。
比如茨克馬王國,數代國王的抗爭,對教會勢力的嚴防死守,讓國內的教會勢力並不龐大,所以國王繼位的時候是由老國王給新國王加冕。
但是在看瑞博恩王國,他們的國王如果想要繼位,是需要教皇或者地區主教加冕才能夠生效的。
這次因為伯爵重創了勘斯維爾伯爵,導致邦克森公爵手下實力縮減,而這個時候國王又恰好頒佈了一份限制教會法令,直接導致教會對布洛林國王感到不滿。
兩邊的目的基本相同,當然是一拍即合,瑞博恩王國的自主能力已經在教會的侵蝕下變得可有可無,在教會覺得不滿之後,當然要跟教會站在一起。
所以邦克森公爵正在聯合瑞博恩王國跟教會一起想茨克馬王國國內施壓,要貴族們放棄支援布洛林國王,將國王的寶座交給的邦克森公爵。
不過國王也不是吃素的,他的王后戴琳是西北方向白玫瑰王國的公主,而且白玫瑰王國的現任過往也沒有子嗣,唯一的女兒嫁到了茨克馬王國。
所以說,布洛林國王的兒子將會是白玫瑰和茨克馬兩國的國王,因此,在這件事情上,白玫瑰王國旗幟鮮明的支援著布洛林國王,兩國合併之後將會是一個巨大而又強盛的國家。
不過雖然有白玫瑰王國的支援,但瑞博恩王國和邦克森公爵依然不打算息事寧人,畢竟教會的勢力也在其中,教會所掌握的實力估計比大部分王國都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