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廖凡民沒有想到的是,對三個村的村書記和村主任的調查,沒有任何的作用,他們的確不知道背後的原因,而且調查的結果顯示,村書記和村主任最多就是默許老百姓提出要求,他們沒有在背後支援,更沒有參與其中,有時候他們做農戶的工作,還要捱罵。
調查到的這些情況,讓廖凡民愈發的擔心起來。
2005年8月11日,中國傳統的七夕節。
一大早,廖凡民進入辦公室,習慣性的開啟電腦,準備瀏覽一下新聞。
一則彈窗跳出來,上面的標題引人注目《全國貧困縣市的政府與民爭利》。
廖凡民是不大喜歡開啟彈窗的,因為很多彈窗都含有病毒,儘管網監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已經開始整治,可惜力度遠遠不夠,電腦裡面各色各樣的資訊比比皆是。
不過這一則彈窗,還是引發了廖凡民的注意,他點選進入了彈窗。
頁面迅速顯露出來,居然是國內某知名網站的新聞頻道。
剛剛看到新聞的前面幾行字,廖凡民的臉色迅速變化了。
新聞寫的居然是林豐市。
廖凡民強忍住憤怒,開始仔細的看這則新聞。
新聞提及的果然是林豐市的葡萄種植基地、椪柑種植基地和花卉種植基地。
新聞從三個方面指責林豐市政府與老百姓爭利,第一個方面,市政府收受企業的好處,在徵地、用地、租賃土地、招募員工等方面,完全偏向於企業,壓榨農民,讓企業獲得大量的好處,第二個方面,企業在政府的支援下,為虎作倀,盤剝農戶,導致農戶被迫要收回土地,以維護自身的權益,可是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出面,彈壓農民,與企業狼狽為奸,第三個方面,林豐市政府已經作出規劃,來年準備更大規模的租賃土地,讓農民完全失去土地,成為農村裡的無業遊民。
新聞報道的最後,怒斥林豐市政府是企業的保護傘,無法無天,置老百姓的死活於不顧。
氣的手發抖的廖凡民,還是冷靜的將整片文章複製下來,儲存好。
新聞報道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在網際網路逐漸進入千家萬戶的情況之下,這篇報道發表在國內某家知名的網站,看得人一定不少,由此可見,林豐市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出名。
這個時代有一個怪現象,只要新聞報道牽涉到政府的負面新聞,傳播總是特別快,網民一邊倒的相信新聞,轉而痛罵政府。
廖凡民當然知道新聞的巨大殺傷力。
剛剛儲存完新聞,桌上的電話響了。
“廖市長,你看到網站上的新聞了嗎。”
“我看了,已經複製下來了。”
“媽的,誰這麼惡毒,居然在網路上發表文章,還點了我們林豐市。”
“這就是他們的後續動作了,看來我們還是沒有預料到他們的手段,不用怕,這件事情我們必須一查到底,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都要揪出背後的人,我準備馬上召開四大家聯席會議,你準備一下,在會上彙報葡萄基地、椪柑基地以及花卉基地的相關情況,讓電視臺和報社都參加,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表新聞報道。”
“好的,我馬上準備。”
四大家聯席會議的通知剛剛下去,廖凡民已經接到了十來個電話,都說詢問網站新聞的事情,宜都市委副書記吳國尊也專門打來電話詢問。
此刻的廖凡民,特別的冷靜,他知道巨大的壓力會接踵而至。
越是關鍵的時刻,越是需要冷靜,如果自己亂了方寸,那事態就會朝著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下去,最終無法收拾。
上午九點鐘,四大家聯席會議召開。
廖凡民將手機交給了黃守智,囑託黃守智認真接聽每一個來電,做好解釋。
四大家聯席會議的氣氛很壓抑,可以說四大家不少領導,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專案之中,眼看著就要到出成果的時候,偏偏出現這樣的新聞,這是對林豐市的全盤否定。
也許新聞會火一陣子,接著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面,但是雁過留聲,新聞總會給人留下印象,一旦有人提及林豐市,人們就會不自覺的想到這篇新聞。
必須要反擊,而且需要在知名的網站上面反擊,這樣才會有明確的效果。
可是反擊的難度太大了,憑著林豐市的實力,有些無從著手的味道。
在四大家聯席會議上面,張登才痛斥了網站不負責任的行為,提議市委市政府拿起法律的手段,起訴這家網站,要求網站賠禮道歉,恢復林豐市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