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陸晨和自己的新任導師張樹清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
張樹清的主要研究方向,還是在介入治療這方面,包括目前比較火熱的瓣膜病介入治療。
以前的瓣膜病,比如瓣膜狹窄,都需要透過開胸進行手術,但是現在卻不同了, 可以透過微創介入治療,不開胸,進行瓣膜病的治療。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微創手術也是一個大趨勢。
以前動輒需要大開刀的手術,會慢慢向微創靠攏。
不過,在瓣膜治療的“微創”領域, 目前華夏國內還處於剛起步的階段, 但是國外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
張樹清作為海歸博士,曾經在美國進修學習瓣膜治療的微創方法,回國之後,便決定講這種術式逐步開展。
“陸晨,目前全華夏各大頂級心血管醫院,都準備開展瓣膜介入治療。”張樹清沉聲道,“我們魔都大學想要成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陸晨微微點頭。
在當今的華夏,新技術的競爭相當激烈,任何新技術、新專案的出現,必然會被各大頂級醫院爭相引進和學習。
“老師,我之前也沒做過類似的瓣膜介入手術。”
陸晨之前涉及到的手術,基本上都是電生理相關的。
瓣膜相關的介入治療,算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沒關係。”張樹清笑了笑, “這本就是全新的領域, 讓我們都成為開拓者吧!”
……
陸晨和張樹清聊得比較愉快。
張樹清是一個比較有親和力的導師, 雖然年輕, 但是更願意和學生交流,能夠傾聽學生的訴求。
陸晨這次申請的是專博,而非一般的科博。
全日制的醫學博士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博,對標的是學碩,簡單來說就是待在實驗室做實驗,以後的方向是成為醫學類的科研人員,而非臨床醫生。
另一種,就是專博,對標的是專碩,雖然也會做實驗,但是很多時間是待在臨床,以後的目標也是成為臨床醫生。
相較於科研,陸晨更喜歡臨床,所以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專博。
陸晨專博的三年計劃,前兩年在臨床幹活兒,最後一年則是在實驗室。
而博士畢業的標準,發表一篇SCI影響因子為5分的論文,或者多篇累積7分。
這個要求,對陸晨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
早知道,他目前為止發表的任何一篇論文,影響因子都超過了5分!
至於組建自己科研團隊的事情,陸晨也和張樹清透露了。
對於陸晨的這個想法,張樹清早就知道了,這是學校許給陸晨的特權。
不過,想要以一個博士生的身份,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難度可能不小。
兩人聊了一個小時,陸晨便離開了。
……
心內二區,醫生辦公室。
陸晨走了以後。
張樹清也回到了醫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