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的答辯會結束。
答辯結果,將在一個月以後公佈。
李瑤順利回到了京華。
為了慶祝這篇《circulation》的發表,李瑤將所有研究團隊成員旳召集在一起,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慶功宴。
這篇《circulation》論文的最終作者排名是——
通訊作者李瑤。
第一作者陸晨,依次往後是柯玥、谷新悅、林清萍、江清妍、方浩、孫果果、王子豪、蘇芮……
只要是為論文做過貢獻的,陸晨都將其納入了作者名單中。
然後按照貢獻大小,進行作者名次排序。
通常來說,論文第二作者往後,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無論是評審、晉升,還是基金申請,都只算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但是,高分的論文那就不一樣了。
準確的說,很不一樣了!
高質量的論文,即便只是掛一個名,那就是榮耀。
可以寫在履歷之中,曾經參與某重大專案基金的工作。
就比如陸晨這篇《circulation》,即便是第四作者、第五作者,那都是極具含金量的!
更別說前面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了。
……
起初。
陸晨這篇《circulation》的發表,只是在極小的範圍內傳播。
隨著論文正式刊出,李瑤、陸晨的研究團隊,正式進入了大眾視野。
京華醫科大學為此還賺取一大波聲望。
京華二院。
規培樓某個女生寢室。
這個寢室的氣氛有些沉悶。
突然,一個胖臉女生打破沉默。
“要不,我們讓清萍回來住吧?和她同寢室的現在都是研三師姐,師姐畢業了,搬走以後,寢室也空了,還不如和我們一起住,畢竟都是室友。”
但是,眾人皆是沉默,無人回應。
陸晨團隊《circulation》的發表,驚豔眾人。
這已經不是普通團隊的小打小鬧!
這已經觸控到了國際頂級期刊。
可以說在同齡人中,能在這篇論文中掛名的,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別說第四作者、第五作者了,給她們一個第十五作者,掛個名,她們都興奮得要死。
而現在,她們曾經的室友林清萍,正是這一篇《circulation》的第四作者!
這種成績,已經可以確保國家級獎學金被她收入囊中了。
胖臉女生見眾人不言語,有些尷尬:“你們表個態,我去和清萍溝通。”
一個女生聽到這話,眼前猛然一亮!
“那個……要不你去和林清萍說一說,以後有什麼實驗,帶我們一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