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十常侍臨時倒戈,上軍校尉蹇碩一死,何進馬上變得大意,這時袁紹已在勸說引外兵入京吧……”
貂蟬的信中透露外戚一派的內部訊息——袁紹一批人,名義上為著何進謀劃,多召集猛將和大批豪傑,使他們引兵向京城。
而這何進還答應了。
“袁本初這人實在太可怕了……好一個四世三公的老袁家……我可以肯定,袁紹這人就有著亂漢室天下的心思。”
“要不,少帝登基,何進掌握軍權,上軍校尉蹇碩已死,十常侍已屈服,這種情況下,還要引什麼外兵?”
“稍遠些河內郡駐紮的丁原就罷了,一旨而定,董卓駐紮的河東郡最近,手下有一半是羌兵……”
曹操,或總督這時嘆息:“亂天下者,必此人也……”
他說的是何進,還是袁紹?
葉青這樣想著,上了馬車:“回府。”
這時天氣不冷不熱,夜色將天穹染成一片灰暗,回去時卻下起雨來,浙浙瀝瀝,時密時疏。
葉青在這晚春雨中回去,聽著風聲和雨聲,沉思著。
一隊巡兵經過,打斷了葉青的思考,看著他們遠去,葉青一笑,此時這秩序,就能看出漢室的秩序。
此時漢室龍氣是赤紅,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許多人想的完全對不上號,在靈帝時龍氣是淡黃,這意味著天下秩序穩固,並沒有崩潰。
就算經過賊兵,龍氣還是赤紅,這意味著秩序還相當穩固,只要不作死,就不會死,安穩百年不成問題。
所謂的大義就是力量——規矩和道德形成後就自動擁有力量,以形成的慣性。
靈帝駕崩,皇后長子史侯就自動有這大義加身,並且很快就登基了,還有著何進掌的兵權。
按照正常情況,這位置穩固不可動搖了。
要抵消這力量,就必須有相當,或更強的力量,而現在唯一的力量就是引得外兵,將這水攪混。
從這個角度考慮,袁紹一開始就有著亂漢室天下的心思,這是肯定,實際上回到過去,只要殺得袁紹,漢室天下就可維持下去。
但扣掉了袁紹,王允這群士大夫用心也未必純粹。
要換人,就趁皇位還沒有定時,殺何進就可,以遺詔扶董侯登基,這也是太平之策,可是等著史侯登基再廢,就違背了傳統,受到了反噬,這大部分自然是董卓來承受了。
但是既廢少帝,立了董侯(漢獻帝),只要大家都承認,天下還可維持下去,可偏偏這群士大夫就發難,而演義裡,說是曹操首倡,實是袁紹這一批人首倡,藉口董卓權篡,亂了這漢朝天下。
而在這時,真為了漢室天下,那朝廷就要團結一致,打擊謀反者——袁紹這一批人。
可在這時,士大夫一族卻和董卓針鋒相對,直直拖著後腿,導致漢朝秩序徹底崩潰。
地球人受三國演義毒害很深,實際上仔細想想,除廢立皇帝,別的董卓可有著明顯的惡績?
荒淫?這是典型家扣上的黑帽子,誰都可以戴!
這樣一想,就非常清楚了,亂天下者,就是袁紹,其次就是這士大夫一族,別的都只是外因,不是直接原因。
“此時逆賊,除袁紹別無它人,誅此一人,漢室就可再得百年天下。”
解決三國就這樣簡單?
真的這樣簡單,沒有袁紹,哪怕是黃巾之亂,都不可能使東漢滅亡,以漢朝五百年天下的積累,只要緩過這口氣,又自會打擊豪強,收回兵權。
“可惜的是,我也不是純臣啊”葉青想到這裡,不由嘆息,真的要挽回漢室天下,自己傾百騎,率關羽張飛張遼(江晨),對袁紹進行襲擊,必可殺之,漢室危機就自然解決。
但這種解決方法,對葉青沒有絲毫好處,除在裡世界被漢朝通牒追殺,再無立足之地
只有三國演化,催出蛟龍之格,才能拿到最大的好處,並且還符合著朝廷和天庭演化裡世界的用意。
正尋思著,突葉青心中一跳,一股殺氣迎面撲來,不由大感懍然,想不明白,是誰想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