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殿
這座承建於前任蘇侯的大殿,鬥簷飛拱,軒峻壯麗,此刻殿中澄瑩如水的地板上,倒映著蘇國公卿的身影。
“咳咳……”
蘇照清咳了一聲,頓時中元殿正在議論的公卿,都是停下議論,拱手向著殿中正首方向。
徐貞一雙美眸熠熠閃爍,靜靜看著少年,目光不由痴了,芳心之中縈繞著生出一種難言的感覺,“這就是我的夫君,操生殺大權,率師伐國……”
“大軍於外征戰,捷音訊傳,固然可喜,然國中轉運糧秣,治安政務,卻還需諸卿費心勞力。”蘇照開口說著,轉而將目光投向統管樞密院作訓事宜的淳于朔,高聲道:“淳于卿,前線兵力不足,亟需後方兵力支應,現在國中募兵多少?”
可以說,國力底蘊不夠,兵力不足,目前已經成為阻攔蘇國擴張的最大阻礙。
軍事上的連續勝利,恰恰將國內革新的迫切性凸顯出來。
淳于朔抱拳而出,老將臉上豪邁之氣更甚往昔,“君上,目前我國合郡兵在內,總兵力十二萬八千,其中禁軍七萬,郡兵五萬,典宿宮衛的禁軍有八千。”
最早的蘇國,單以禁軍而言,凡六軍,加典宿宮禁的三千多衛士,一共一兩萬人。
後來經過連番擴軍,先是在長水郡、碭郡等三郡,以原禁軍一軍為基幹,擴充至三萬,而後又下穎陰、武陽。
等到打敗鄭國,又透過武道大藥輪訓講武堂軍官,歷連番擴軍、整訓,至於今日,終於編練了近十二萬軍。
當然,這也得益於蘇國國力的提升,內抑豪強,外擴疆土,如果不是擔心急速擴軍帶來的戰力下降。
八千人就不用說,常駐溫邑,統歸殿前、侍衛二司轄制,五萬郡兵則分鎮各郡,主要是新佔的穎陰、武陽二郡。
七萬禁軍其中近四萬人在北境,一萬鎮守陽平關,其餘兩萬人則分鎮南北一些重要關隘以及溫邑,有時也作為機動力量呼叫。
蘇照嘆了一口氣,道:“兵力還是不足啊,想要滅衛,下帝丘城,至少需十五萬大軍。”
再加上國內留守兵馬,也就是說目前單單禁軍就需要再擴軍十萬。
但既然稱為禁軍,至少是武者為伍什之長,見過血的老兵為軍卒,這也是為何禁軍至今只有七萬的緣故,有不少就是前番和鄭國交鋒後的老兵轉化而來。
如果僅僅是新兵,那還真是想要招募多少都能招募多少。
蘇照道:“現在前線兵力捉襟見肘,尚需從國內調動四萬大軍,孤意調兩萬禁軍,以及兩萬郡兵,”
這也是當初蘇照和申屠樊商議好的事情,至少湊到八萬軍卒,否則根本守不住新下之衛國疆土。
淳于朔拱手稱是。
而後蘇照又詢問晏昌,主要是革新事宜,因為戰事需要後方穩固之故,打擊豪強,清丈田畝就只是侷限在溫邑周邊,當然也是總結得失。
晏昌躍眾而出,拱手道:“回君上,溫邑周方三縣田畝已清丈完畢,臣以為可著手向周圍諸郡推廣。”
蘇照思量了下,道:“先從中三郡開始吧。”
中三郡早期匪盜多生,淳于朔當初還從中抽調了青壯,當然經連番大戰,已為蘇國禁軍的一部分。
青壯被抽調而出,那麼也用擔心三郡豪強裹挾青壯造反,等釋放被隱匿的人口,重新清丈田畝,蘇國國力必然再次提高,再擴軍就有了兵員。
“還是依舊策,對三郡豪強百頃田畝以上之家,登記造冊,稽核其不法。”蘇照沉吟片刻,道:“晏卿可親至三郡,孤到時給你三千禁軍。”
這一次他要在年底,將各郡豪強平抑下來,為明年的大舉興兵奠定國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