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光熹微,落在殿宇琉璃瓦上,將巍峨、軒峻的中元殿映照的美輪美奐,廊簷之下的黑衣甲士,執戟而立,神情肅然。
而隨著三道淨鞭聲響起,在漢白玉廣場之上,列隊恭候的蘇國文武公卿,手持象牙玉笏,在禮官的引領下,邁過門檻,魚貫而入大殿。
“臣等見過君侯。”
或蒼老、或沉厚的聲音匯聚成山呼海嘯,在空曠、幽寂的中元殿中迴盪,繼而是再次恢復寧靜,只有用來計時的清水,落在玉盤之上,發出碎玉般的清脆聲音。
蘇照端坐在殿中御座之上,面色沉寂,目光逡巡著下方跪倒一片的眾公卿,少年君侯一身冕服,眉眼冷峻、削刻,清越聲音中帶著一股金戈錚錚之音,“諸卿平身。”
“謝君侯。”
蘇國公卿的聲音齊齊響起。
此刻的公卿朝會,集合了六官以及下大夫以上的副貳佐吏,至於七郡郡守和五十三個縣的縣令,則在殿外一側,可謂濟濟一堂,真正有了文武百官之勢。
和影視劇之中的朝會不同,原就為議正事,自是沒有什麼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開幕詞,只是隨著金缶擊打玉磬的清脆聲音響起。
宦者令尤江手持拂塵,站在一旁的玉階下,扯著尖銳聲音,高聲道:“君上有命,經太宰附議,今日常朝,諮議事項如下:一為年中各郡縣上計、評議,二為尚書檯、樞密院架構典制,三為籌建御史臺以及司掌風憲人選,四為弘文館、宣慰司之籌建……”
從昨日敬弘道的態度中,蘇照也不確定其會不會玩什麼非暴力不合作,直接改換了主意,先劃定了所議之事。
“先議第一項,郡縣年中上計,孟公為地官之長,掌財貨度支,而今各郡縣情形,可以和諸卿解說一番。”蘇照清冷、淡漠的聲音響起。
司徒孟季常率先出列,蒼老面容之上現出一絲恭謹,高聲道:“啟稟君侯,今歲以來,災害、匪盜頻仍,七郡之中,除南境三郡一切如常年,可評為上上外,各郡皆有不同程度的受災,其中碭郡忙於緝捕盜匪,故今年只得中下,鄢陵,長水二郡只得中中之數,至於臨陽郡,因衛國之故,前日已酌免其賦稅,不在評議之列。”
蘇照眸光微動,南三郡其實是蘇國的財賦重地,文教發達,商貿繁榮,有點類似華夏古代王朝,東南三省的地位。
正因是膏腴之地,故而常被鄭國覬覦。
除之三郡外,其餘四郡,相對疲睏,年頭兒好時,就有著財政盈餘,年歲不行時,只能略略自足,可能還需要中樞……轉移支付。
故而七郡之地,看似廣袤,但真正財稅之地只有南三郡。
此刻,七位郡守就在下面,等待蘇照垂詢,連大氣都不敢喘。
這既是剷除權傾一時的袁彬以後,蘇照威儀漸深影響,也是有蘇一氏累數十代建立的君臣綱紀,人君之尊崇,已是深入人心。
“諸卿,國勢艱難啊。”蘇照感慨著,心頭革新之念越發堅定,因為情勢之危困,就算裱糊,都無法裱糊,事實上,在前世,他的弟弟蘇明就是蘇國的末代之君。
蘇照問道:“去歲半年支出如何,盈餘幾何?”
司徒孟季常自袖中取出一卷厚厚書冊,翻閱開,唸誦了各郡交卸溫邑的錢糧,最後總結道:“主要是官吏俸祿,撥付給司馬府、司空府的各項支出,用於軍政給養,工程營建……”
最終,司徒孟季常抬頭瞧了一眼蘇照逐漸凝重的神色,做了個結語,道:“堪堪收支平衡。”
蘇照眉頭皺了皺,覺得還不算太過難堪,起碼沒有寅吃卯糧,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