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權利就有責任,太平公主管轄關外軍政,她興致勃勃地工作。
行政上不成問題,按照韋的既定方針行事,不會出什麼差錯。
一、漢化:對待胡人是徹底融合,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關鍵是做到公平、公正與公道,一視同仁。
正統的漢人對胡人有種優越感,看不起他們。
太平公主骨子裡同樣是如此,要在神都,她是斜眼看胡人,不屑一顧。
但她知道這是關外,她老公靠了三十萬胡人的歸順讓他如曹操得三十萬的青州兵從而奠定了霸業,不可失掉胡人之心。
因此她努力收斂她的壞脾氣,讓胡人、漢人成為了她的左右手。
她寬厚仁慈,給胡人送去種子與藥材,派出了醫療隊。
她教化胡人,關懷他們,漸漸地,她的名聲在胡人中間流傳,都說成她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下凡!
最初時,她接觸過胡人,回家後仔仔細細地擦過手臂。
但後來,她已經毫不嫌棄地在胡人帳篷的氈子上坐下,不管那上面骯髒不骯髒。
漢化極有好處,化敵為我用,迅速增強我方實力。
二、人口:
鼓勵生育,增長人口;
不讓任何人凍餓而死;
每個人都是有用的,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因此關外地方官員對於民生的考核更重,要是有子民凍餓而死,那地方官員就得咎。
醫院、託兒所、幼稚園成立,使得人口增長率提升,夭折率下降。
而這樣的福利,胡漢共有!
三、發展經濟:
穿越者沒有不搞經濟的,韋也不例外。
耕種田地、養殖牲畜,比起內地而言,關外更講究“科學”兩字。
例如耕種田地就有選種育種、積肥施肥、更好的農具、防治病蟲害等。
古人迷信,尊崇“蝗蟲”,認為觸之不吉。
韋系統對於蝗蟲的態度從來都是“滅殺”,別無二話!
養殖牲畜講究育種、防治傳染病、牧草的種植、牲畜產品的加工方法等。比如在接生小牛犢時,接生者宜用肥皂洗手,以避免傳播疫病給小牛,不得外人接觸牲畜;加工時牛肉做成牛肉乾、奶做成乳酪可長久儲存,如此增加收入;還有注意生態平衡,草場長存。
過往牧民有大把牲畜,卻無法賣出去,就算能夠賣出去,那些草原商隊很黑心,現在就不同了,活牲畜賣得出去,多餘的牲畜也可以進行加工。
再有利用當地資源,比方說吐魯番種起了葡萄,這是好東西,葡萄乾可以吃,還可以釀葡萄酒。
因此西域在太平公主的引領下漸漸富裕起來。
四、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韋這話深入人心,太平公主奉為圭臬。
西域廣大,不修路哪有出路,因此工程兵常年修路,官府僱傭的工程隊經常修路,加上農閒時發動當地民眾修路,修個沒完沒了的,西域月月年年都在改變,加上修建房子,唐人正式成為基建狂魔。
……
行政上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