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唐人與長巴約等逆賊勾結一起,圖謀我國,現已進至玉樹,以他們的軍勢,我們在這裡討論時,很可能到達囊謙!”麴薩若憂心忡忡地道:“各位可有良策對付他們?”
下面是一陣嗡嗡聲,開起了小會。
囊謙距離邏些有一千六百多里地,看似不少,可是唐蕃古道已經深入過半了!
說難聽點的半壁江山是唐人的了!
形勢嚴峻,然而邏些城已經處於無兵無將的窘迫境界。
吐蕃人少,前後與大唐的二次大非川會戰造成的影響至今餘波未消,之前論陵陵麾下可獨擋一面的大將三十餘人,健將千員,現在呢?東南西北四大將只得北大將,還是造反的!
次一級的將軍,倒有三個生龍活虎,可惜還是造反的。指長巴約當雄德尚三蕃將
一個將軍的成長,是靠殺得人多才培養起來的,他們的消逝,位置不會輕易能填補。
所有的貴人們均覺棘手,麻煩大咧。
關鍵在於桑朵在那曲的叛亂是吐蕃麻煩的根源,如果沒有叛亂,自邏些到那曲,至少可以拉起十萬之眾,傾力攻打唐軍,尚有可勝之機。
現在呢,萬一吐蕃主力出動,迎戰唐軍,桑朵來打邏些怎麼辦?
有人說著令各處守軍節節阻擋,已軍主力則在邏些,整固城防,養精蓄銳,等到唐人精疲力盡攻到邏些城時,再……
此等餿主意還沒說完即給其他人噴得滿臉口水:“呸,等唐軍打到邏些城下時,只怕不是精疲力盡,而是十幾萬歸唐吐蕃人來打吐蕃人的國都!”
“那時人心散了,打都不用打,邏些城肯定有人開門迎降!說不定就是你!”一位貴人指斥道。
“你才有可能!”捱罵的人爭辯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麼辦?!
一連討論了三天,天天開會,說著說著爭吵起來,不歡而散!
“派往那曲與桑朵談判的使節剛回來,聽聽他怎麼說?”麴薩若在之前派出使節,對桑朵許以金銀酒馬的重酬,曉之以理,說吐蕃人不打吐蕃人,唐人都有什麼兄弟鬩於牆,共禦外侮,我們雙方握手言和,一起抵抗唐軍。
麴薩若給出的代價很高,願與桑朵結為兄弟,讓桑朵得到論欽陵之前的位置,以他為帥,主持對唐軍的戰爭。
因此,麴薩若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使節傳回來的訊息讓麴薩若身上有騰騰火焰冒起。
“桑朵說了,只要殺了麴薩若去祭論欽陵的在天之靈,那他願意與王廷合作,共抗唐軍!”使節照述對方的言語道:“他還說,否則別說與唐軍合作攻打邏些,就是與魔鬼他也可以合作,只為了論欽陵報仇。”
麴薩若當然不可以殺了他自己,並且他身披鐵甲,出入皆有精兵保護,嚴密提防邏些城裡有人鋌而走險。
給桑朵這麼一牽制,吐蕃王廷只能派出少許騎兵增援,命令各路阻截,同時來攘外必先安內,麴薩若親自到那曲督軍,試圖早早解決桑朵。
但唐軍深入吐蕃境內訊息已然傳出,桑朵老到之極,即與麴薩若纏戰,讓他想勝的希望成為泡影。
而唐軍則在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