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薦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劉敬同、郭待封、黑齒常之等,皆為名將。
再有,李謹行卒。謹行靺鞨人。父突地稽,部落酋長,隋末率部內附,居營州今遼寧朝陽,任遼西太守,金紫光祿大夫,為大唐立有殊功。
謹行容貌偉岸,膂力絕人。財力雄厚,部落家僮數千人,夷人憚畏。麟德中六六四至六六五遷營州都督。多次從徵高麗。乾封元年六六六以左監門將軍同契苾何力等徵高麗,滅之。咸亨元年六七零,高麗民反唐統治,又以右領軍大將軍任燕山道行軍總管,與高侃等率兵討之,轉戰四年,得勝而歸。咸亨五年六七四,任雞林道副大總管與大總管劉仁軌等率兵伐新羅,勝歸。
接下來的他的名字與韋晞聯絡一起,助韋晞奪取軍權,在第二次大非川會戰中破吐蕃四十萬餘,斬三十五萬,可以說,韋晞之得以邁出關鍵的一步,遇到的貴人著實不少,李謹行就是其中之一。
他所打的最後一仗,是助韋晞滅掉吐蕃,以完美戰功劃上人生句號。
看大唐軍界,劉仁軌在前,再有韋晞、裴行儉、薛仁貴和李謹行稍稍落後。
今劉仁軌垂垂老矣,已無法帶兵,薛仁貴日暮西山,裴行儉和李謹行既去,大唐軍界一流戰將只得韋晞成為了擎天柱,其他的韋待價、程務挺、王方翼、劉敬同、黑齒常之、契苾明、楊成獻、程伯喜之輩都遜色前四人。
壞訊息帶來了好運氣,國艱思良將,在大將軍韋晞與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待舉的運作之下,找了個由頭,王孝傑以及史萬均得以起復,就連流放嶺南的曹懷舜也給弄了回朝當將軍。
所以說朝中有人當官好辦事。
府門前王府中人統統跪倒,聽韋晞宣讀聖旨:王孝傑官拜右千牛衛將軍、散官則為正五品上的定遠將軍,受封伯爵。
“王將軍接旨!”韋晞將聖旨託於金盤上,親手遞給他。
“謝主隆恩,臣接旨!”王孝傑激動地道,重重地叩頭,接過了聖旨。
韋晞將他扶起,兩人把臂同進府內。
立即鼓樂齊奏,賀客盈門!
當地的地方官員不無慶幸,王孝傑回鄉時帶了大量財貨,多到令人覬覦,又買地置業,大肆鋪張,官員們誰不眼紅啊。
須知破家的知府,滅門的縣官,當時的地方官權勢之大,如縣官才七品官,甚至給人稱為芝麻官,別稱為百里侯!
起初動了心思,但他們一看到王孝傑隨行的兩個家將,立即偃旗息鼓,不作他想。
好在沒有硬來,否則以王孝傑一直受帝都關照,他若有事,只怕整個京兆新豐官場都給那位大將軍翻了過來!
王家府第熱鬧得不得了,為慶賀王孝傑起復,王府大排宴席,京兆新豐官場、城裡鄉里有頭有臉的人物和鄉人們濟濟一堂。
正廳裡,韋晞坐上左為尊,王孝傑坐了右邊,賀客一一上前敬酒。
老友相見,分外親熱,這韋晞是個念舊的人,與王孝傑對幹,倒有十之七八是王孝傑敬他的和他敬王孝傑的,喝得暢快,忍不住高叫道:“取紙筆來!”
“大將軍要寫詩了,快快快!”王孝傑一迭連聲道。
取來紙筆,韋大將軍起筆處,先令人暗笑再到倒抽涼氣!
他寫的字實在是太醜了!
但他寫的詞意實在是太猛了!
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寫完,不禁沉醉,而廳上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