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唐軍派人到那曲吐蕃大營裡下戰書,與麴薩若約定三日後會戰。
其實麴薩若心中已然膽怯,他想遣使與唐軍談和,不過屬下勸阻,說唐軍至此,決不肯善罷甘休,唯有一個字“打”。
九月十八日,太陽高照,唐軍的將領們都說是殺人的好日子。
決戰終於來臨。那曲城外的大草原上人山人海,吐蕃人位置從南攻北,唐軍則從北攻南,避開陽光刺眼。
雙方兵力分佈如下:
唐軍兵力有歸順的吐蕃騎兵四萬,唐人騎兵四萬人,步兵二萬三千人往後方調動了部隊,加趕上、工程兵一萬人,合計為十一萬三千人。
除開工程兵稍弱之外,頂多就是軍陣衝鋒和放箭,而其餘部隊都是精銳。
吐蕃人包括邏些城的精銳部隊八萬,其中屬於麴薩若親衛隊的二萬,其餘貴人家族則五千到一萬不等。
第二次大非川大決戰距今不遠,桑朵更是剛剛造反被平息,對於吐蕃精兵造成的損失之大,讓吐蕃人已經捉襟見肘,其勢孤矣。
另有十四萬徵召的部族,人數雖多,匆忙而來,訓練、馬匹、裝備都很差,許多騎兵無甲,弓箭力弱,難破唐軍裝甲。
而士氣方面,唐軍那是沒得說了:只能勝,不能敗!
吐蕃人嘛,有贊普臨陣,他們的神帶領他們,還是比較士氣旺盛的。
……
如此大規模會戰,又沒無線電,打起來難以控制,只能夠事先商議好了戰術和策略,由各部主將隨機應變。
韋晞騎馬,隨從是毒蛇之吻,一襲的眼鏡蛇披風,與之前相比,他們使用了金色眼鏡蛇,金燦燦一片,非常的威風,毒蛇之吻成員統統有“御前侍衛”的名號!而且他的旗號也用了金色,在他的旗幟上頭銜眾多,有大唐駙馬都尉、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右驍騎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登州刺史、河湟子爵、明威將軍、朝散大夫等等、大大的“韋”字極為醒目,反射陽光,將大夥兒的眼睛映花。
這是經過特許的,金色乃明黃色也,皇家服飾,普通將領根本不能用,哪怕你立了多高功勳也不行。
不過韋晞是駙馬,是皇家中人,遂可打出金旗,如此與對面的吐普的天子儀仗隊相對應,不落下風。
他巡視軍隊,所到之處,他帶頭喊道:“為大唐而戰,我軍必勝”。將士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大聲應和道“大將軍威武,有我無敵!”聲浪一陣蓋過一陣,直衝雲宵。
對面的吐蕃人則來“贊普萬歲!”聲音倒是不弱,遠遠傳來。
唐軍開始衝鋒,吐蕃人聽到了熟悉的聲音,那是吐蕃語:“為論欽陵大相報仇!”都忍不住破口大罵:“對面的吐蕃人,你們打吐蕃也不用這麼用力吧!”
沒錯,衝鋒的正是長巴約、德尚與當雄三蕃將,他們不惜血本,主將率主力出擊,頭一個上陣。
可想而知他們的損失將會是多少的大!
戰前,三蕃將帶了一批少年面見韋晞,提出兩點,一是要為論欽陵大相報仇,因此他們打前鋒,先動攻擊,在所不辭!四萬蕃軍將有三萬五千人出戰;二是餘下的五千人,多為家族的少年子弟,他們請韋晞照顧他們,將少年子弟們拜託給韋晞。
三蕃將叫子弟們向韋晞叩頭,他大為動容,當場折箭為誓,承諾道:“韋晞在世一天,就保汝等子弟富貴一日,如違此誓,叫我死如此箭!”
所以說一個人的名聲很重要,因此,長巴約三人放心統率吐蕃人攻擊吐蕃人,絕對不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