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找不到高嶺土,燒不出正經的瓷器來,他便想利用矽質石粉在陶器表面燒出一層光潔的玻璃層來。
此法被證明有效,最終成就了名揚天下的美陶。但那層玻璃只是光亮而已,內部很渾濁,勉強只能稱為琉璃,距離玻璃還遠的很。
聶傷也沒想過要燒玻璃,只是命燒陶工匠大膽嘗試,希望早日燒出瓷器來。
結果沒想到,他們竟然把玻璃給燒出來了!
眼前這個陶盤的扭曲變形,明顯是工匠粗心大意之下,導致石粉沒有塗勻,在一個部位過多積聚,裡面的矽被燒的軟化變形,最後變成了玻璃。
那塊玻璃在陶盤的底部位置,只有大拇指粗的一條,內側的發綠發黑,外側有那麼一小塊透明的,則是純淨度很高的玻璃!
“速速建一新窯,專燒此種……”
聶傷想都不想就對主管官員下達了命令,“此物乃新生之物,還沒有命名,我叫它:玻璃!”
那官員不解道:“侯主,這透明之物,不就是水晶嗎?”
“哈哈哈,你有所不知。”
聶傷把玩著陶盤,笑道:“此物和水晶性質的確相同。不過水晶是純天然形成的透明晶石,而玻璃,則是我們凡人用火力從砂石裡燒出來的晶石。一是天地造化,而是人類創制,後者包含人之智慧和血汗,更甚水晶一籌。”
“不過你這樣一說倒是提醒我了,水晶也可以用來燒製玻璃,猛火之下它會變軟,可被塑形,把它變成任何一種形狀。你們也可以嘗試一二,若是製出玻璃和異形水晶,必將暢銷天下,便是你們的大功!”
主管官員大喜過望,急不可耐的向聶傷告辭,一陣煙就往燒陶工坊去了……
自鐵礦專案設立以後,聶傷便到處抽調人員往裡補充,可是鬥耆國從沒有過開採礦藏的經驗,急缺有經驗的採礦匠人。
聶傷只好向英國人求助,在肥員押送銅礦石到達大澤城的時候,向他提出了購買礦奴的要求。
肥員對此異常警惕,一下就把耳朵豎了起來。
銅礦可是英國的命脈,若是耆國這裡也發現了大銅礦,那麼地處偏遠,運輸成本很高的英國礦石就會貶值。
事關本國興亡,他顧不上和聶傷講交情,非要問出個清楚,還威脅聶傷,若是隱瞞,那以後就別想從英國獲得銅礦石了。
聶傷便騙他道,本國燒製的美陶,需要一種螢石做原料,現在可用的螢石已經採光,需要開掘山石才能採到螢石,讓他不要多疑。
肥員怎麼可能不多疑?親自到陶作坊的礦場實地驗證,見耆國人果然在開鑿螢石,這才放下心來,同意賣給耆國礦奴。
英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採礦歷史了,他們的銅礦裡有數千礦奴,有經驗的老礦奴多的是,在肥員眼裡根本就不值錢。
但他到底是精明的商人,假做為難,說老礦奴很寶貴,國中一般不準外流,扣扣索索一點點的鬆口。
聶傷一向重視人才和工匠,也不瞭解英國的底細,真以為老礦奴很難得,不斷加價,最後被這白胖子狠狠宰了一刀。
肥員離開耆國時,船上多了一百件美陶、一百方金紙,大量毛筆油墨,還有十幾本書籍,以及兩位神文教習,可謂大賺特賺。
雖然算計了聶傷一次,但他也很講信用。在下一趟礦船抵達耆國時,給聶傷送來了二十個做過工頭的老礦奴,一百個熟練礦奴,還有這些礦奴的家人。
聶傷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到其他部門,其他的礦奴全部發往鐵礦,命這些老礦奴帶領幾百個耆國新礦奴開採鐵礦石。
耆國官府給了這些熟練工匠很高的待遇,主事的冶鐵司官員也都很尊重此類技術人員。除了奴隸身份外,他們的日子比一些小領主都過的好。
而且官府還許諾,只要他們積功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釋為平民。那時不但他們自己能被工部優先擇為工匠,家人子女也可以入學、考官。
英國礦奴看到了希望,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很快就把鐵礦場運作了起來。
大量鐵礦石被順利開採出來,幾座鍊鐵爐也拔地而起,在礦坑不遠處就地冶煉粗鐵。
礦場在東南山中的一個小山谷裡,位置比較隱蔽。官府為了隱瞞鐵礦,派兵嚴密封鎖了山谷,任何外人都不準進入。在外只能看到谷內常年黑煙滾滾,問起時卻都說在燒炭。
谷裡的溪水上也建了堤壩提升水位,將小渾河上的鍛機搬了過來,又新造了三個鍛機,夜以繼日的鍛打粗鐵。
產出的精鐵暫時還不使用,都儲存了起來,只取少量打造器具做實驗。待到工藝完善,時機成熟時,才會突然爆發出來,讓他國想追都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