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傷此行是來試練步兵戰術的,本不想參與危險性太高的惡戰。
可是卻又不能推脫世子受的委任,雖然很不情願,也只好裝出爽快的樣子,答應去敵後作戰。
從萊水大營返回後,他立刻和眾將商議出兵事務。
據世子受給他的建議,萊國能出三到五千兵馬,又熟悉地形,足夠襲擊萊夷後方了。
之所以要派人過去,主要是為了監督狡猾的萊國人,好叫他們認真出力,不要抱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態算計王室。
因此,帶去的軍隊不用太多,只要能保護聶傷和使者的安全即可。
分析了一番敵我態勢之後,聶傷最後決定帶一千戰兵前去。
此次深入敵後作戰,要求部隊精幹有力。鬥耆軍共有一千八百人,其中奴隸兵八百,全部帶上反而會拖累戰力。當然也不能全部都用國民老兵,把所有的奴隸兵留下。
話說這段時間,聶傷一直都在整訓部隊。不論行軍、紮營還是訓練,全軍一視同仁,給予奴隸兵和輜兵同樣的待遇,也不準老兵欺負他們,讓奴隸兵儘快融入。
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至少奴隸兵都不再有牴觸情緒。
據奴隸兵中潛伏的內應回報,其實沒人想著逃跑。
奴隸們自從軍後,每天吃飽喝足,又沒受到虐待,為什麼要逃?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希望能戰場上取得戰功,得到封賞,從此在鬥耆國開始新的人生。
很多人奴隸兵在故國也只是平民而已,哪怕在戰場上立再大的功勞,戰利和功勞都會被他們的領主搶去,根本就沒有上升途徑。
而在鬥耆國,他們見到了太多奴隸和平民出身的領主,非常向往,也相信鬥耆國主的承諾,都對此次出戰抱著極大的期待。
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奴隸兵會逃走或者有什麼壞心思,他們的求戰慾望比國民老兵還要強烈。
聶傷聽到彙報之後,心懷大慰,命各級軍官放手去挑。
精挑細選了一番之後,最後選出了六百國民老兵和四百素質較高的奴隸兵。
這支部隊配備了最好的裝備,還有一百匹馱馬,另外五頭戰象也一同隨行。
戰象部隊在翻越大山時吃盡了苦頭,此去前路卻平坦無山,全是叢林沼澤,正是它們的用武之地。
剩下的八百人依舊由羊甲統領,留守營地。
雖然調走了一千主力,但輜重營還有一千王室輜兵和一千逢國輜兵。押送物資,防守偷襲的萊夷游擊隊綽綽有餘。
世子受前方兵力也吃緊,分不出人手。他聽從了聶傷的建議,並沒有再派人來,只是給了羊甲一份正式委任令,命他暫為後軍主官。
部隊很快就準備好了,等到世子受派來的使者和嚮導之後,聶傷便帶領隊伍,鑽進了東南方的莽莽叢林之中。
……
“尤左侍,此路前方有一個萊夷部落,你的嚮導沒帶錯路吧?”
在潮溼的林子行進了幾十裡,隊伍就停了下來,聶傷聽到斥候的回報後,問那使者。
他身邊的一個黃臉青年面色平靜的笑道:“沒有錯,我也知道此路上有夷人部落。”
“不過那部落不是萊夷,而是被夷人壓迫,逃入林中避難的藍夷一支。他們和萊夷有深仇大恨,不會洩露我軍形跡的,聶侯請放心行軍就是了。”
“這樣嗎?”
聶傷看了一眼這尤左侍,猶豫不決。
這個尤左侍叫尤渾,就是世子受派來的使者,原職主要負責軍中情報和內務,嚮導也是他找來的萊夷叛徒。
此人和費仲一樣,都是世子受信重的屬臣,二人同樣出身低微,是破落貴族中的精英人物。被世子受提拔重用後,深感其恩,對主君無比忠誠。
到底要不要穿過前方的夷人部落?
聶傷不是信不過尤渾,而是擔心此人的軍事經驗不足,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雖然他說藍夷深恨萊夷,但人心複雜,誰也不能保證藍夷部落中會不會有小人為了富貴向萊夷報信。況且嚮導也是萊夷之人。
自己一支孤軍,深入萊夷腹地,若被發現,定然死無葬身之地,由不得他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