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明月照玉階 > 第九十四章 大明科舉

第九十四章 大明科舉 (第1/2頁)

我一眼又看到那個穿著寬大淺袍的少年,他晃頭晃腦的隨著隊伍走著,一步三搖,他邊走,邊到處觀望,好象是來貢院旅遊觀光的,而不是來考試的。

我看見所有考生一進格子間,格子木門馬上有官兵關閉上鎖,格子間都沒有房頂,我心中暗想不知道下雨怎麼辦?會統一發雨具?

聽見身邊的鄭御史正同朱棣道“這應天府貢院共計一萬零六百四十四間。是大明貢院規模之大,佔地最廣的貢院。……這次為防止考生做弊,我們提前半個月清理貢院,統一用具,確保不出現夾帶……考生就在裡面答題,晚上也在裡面休息,三天會試時間絕不允許走出考室半步……”

朱棣邊聽邊點頭。

我俯看著樓下這密密麻麻如巨大蜂巢的貢院,貢院高牆之上的荊棘明光閃耀,怪不得世人又稱貢院為“棘圍”,簡直就真的是牢房。

我記起很小時,小學老師說過一句話“秀才遇雨不亂步。”解釋說文人的清高。

還說我們高中畢業才能抵得上古代的秀才。

還真是如此,自科舉考試盛行,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在難以忍受的孤寂中,這些書生們滿懷著光宗耀祖的理想,為了夢想中的功名利祿,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在那盞孤燭下,用堅強的毅力寫出了妙筆生花的文章,實在值得尊敬。每一個經歷過這種考試的人就象每個參加高考的人一樣都應該獲得人生的掌聲,不僅是那些成功者,也包括那些失敗者。

我耳邊又聽到鄭御史正跟朱棣道“……歷屆總有考生將必考的《四書》、《五經》抄在薄紙上,捲起來藏入筆管中,或折迭藏入硯臺的底部、鞋子的夾層裡帶進考場,有的抄寫在布條上,塞入腰帶,系在腰上,還有的抄寫在衣服的夾裡上。甚而有的將袖珍的《四書》、《五經》做在饅頭裡。(如此袖珍,看得清嗎?我不由疑惑)上一次會試中,竟還有人將夾帶藏在特製的蠟燭裡,所以我們今年就髮蠟燭。在地方上有考生還買通守門人員,事先把夾帶藏在考場裡。歷年來夾帶層出不窮,不勝列舉呀。”

周圍的考官還有朱棣都聽得笑起來。

御史長嘆一聲道“因此,我們在這次考試前,也嚴格清理了考場,清理的乾乾淨淨,不得有一點紙屑,牆上不得有任何一點可疑文字,並確保不出現一紙一圖,並將所有考室全部新粉了一遍。考前又將所有角落都檢查唉,即使檢查如此森嚴,仍深恐考生有夾帶。我們考官也都如履薄冰,深恐有負皇恩啊……”

御史與朱棣交談著,下面眾多格子間裡已開始考試,有考生已開始在伏案疾筆,有考生還在慢慢磨著墨,還有考生看看題,

卻又抬頭望向天空,眼光又掃過來,可想而知樓上有無數雙尖利的眼睛回盯他,他趕緊低下頭。

我又想起朱棣所說的“八股文”。

我知道科舉制度並非自明朝起,但更知道科舉制度卻是在明朝發揚光大的。

在隋煬帝時期開始設定進士科,自此科舉制誕生,當時的進士科考的主要是考生對時政的認知。

而到唐朝唐玄宗時期進士科主要考的是詩賦,以才選官,特別是對時政有見解和擅長詩詞歌賦的人才,因此唐朝詩歌繁榮。而且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數十人而已。

而到了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自身出身貧寒,更加註重透過科舉,意在天下廣攬人才。

他改善了之前的科舉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從考試形式到考試內容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窮苦階層的有才之士也能登堂入朝,報效朝廷,為其所用。

因此到了明朝,有志之士紛紛以讀書為業,藉以登朝入官,併成為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也使科舉制度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從此延續千年。

但明朝的科舉考試則禁錮在“四書五經”之中,採用“八股文”題材,不得有半點逾越,主要選擇一些墨守成規、忠於統治者的人才,思想極其僵化。

而眼下,這樣的芸芸眾生們正在如籠的方格內凝神苦思、奮筆疾書,在這漏風漏雨的小格子間,晝寫夜伏,要連續奮戰七十二個小時,真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熬過來,就可能集功名利祿於一身,熬不過來,則是千功偉業一時枯。

我們離了貢院,貢院街旁,香菸繚繞。

原來是祀奉孔子的文廟,因為正是會試,有老婦青孺正在裡面為家中的考生燒香祈褔,香菸繚繞。

而文廟又左鄰著法性寺睡佛閣,人卻稀少,在這香菸繚繞中顯得十分幽靜。

最新小說: 兩界交易,開局泡麵換人參 穿越修仙文,但是疑似女頻?! 蛇仙:開局吞噬仙帝 穿越後系統給雙修功法什麼意思? 劍道之主 躍蒼穹 星沉戰史 開局一扇門,全靠自己搶 師孃別這樣,師父在隔壁 無限轉生我總是死於意外! 洪荒:殺敵爆修為,闡教崩潰了 詭影龍脈:東海沉船的超導碑文 大日焚天經 大師兄萬歲! 富二代修仙傳 全能主角導師 誰說沒靈根不能修仙的? 尋仙啟示錄 絕世天驕有如何:我開掛你怕啥? 誰說他修仙天賦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