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是對西域總督項宇的彈劾材料。
西域總督和直隸總督一樣,地位比較特殊。不僅下轄蜀,青,肅三郡,還是西角域十九國與東華帝國聯絡的紐帶,因為地理位置相近的關係,這些藩屬國直面的帝國官員,就是西域總督。
甚至不少西角域小國,只知西域總督而不認女帝。
他在自己所轄三郡內,完全就是一手遮天。三郡的子民只知道有項總督而鮮少提及女皇。東華律例明文規定,朝廷擁有著收取賦稅的權力和人事任免的權力。然而南西部三郡已經兩年沒有交給朝廷哪怕一個銅子兒了。
不僅如此,項宇還無視朝廷的人事任命,每個職位上都安插了自己人搞得同一個職位上,都有兩個人。俗語說強龍難壓地頭蛇,最後真正說話算話的,自然是項宇指派的官員了。搞得朝廷正統官員們人人談西部三郡色變。誰要是不小心被分派到那裡,那簡直就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做一名執政一方的封疆大吏,無疑是很多京官的夢想,可是如果過去只能做一個傀儡,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女帝越看越是惱火,這個項宇,膽子愈發沒邊了。如果再不採取措施,西部三郡恐怕很快就城頭變幻大王旗,從東華帝國的版圖中劃分出去了。事實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朝廷已經失去了對這三個地方的實際掌控權。一切都是項宇說了算。
一個總督而已,比藩王還要囂張。這是對皇權的極大挑釁。
當然,項宇之所以這麼橫,確實是有原因的。
西部三郡,本來是個三不管地帶,蠻族橫行,混亂不堪。先帝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決心把這三郡納進帝國版圖。於是派將軍項宇為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徵西。
當時的孟冠清,還不是國師。只是項宇帳中的謀士。
孟冠清當年的修為已達‘大儒’境,對兵法的運用出神入化。在他的協助下,項大將軍戰無不勝,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掃平了西部三郡的蠻族大軍。
帝國版圖上,增加了蜀,青,肅三郡,和西角域十九國緊密連線在一起。
也正因為東華帝國掃平蠻族,打通了通往西角域的道路,兩地完全可以自由通商,交流,才使得西角域諸國自願成為東華帝國的藩屬國,每年都要納貢的。
經此一役,大將軍項宇炙手可熱,很快被授予‘上將軍’銜,官至‘西域總督’,成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謀士孟冠清一鳴驚人,也進入了朝堂中樞。
女帝上位之前,皇儲之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榮親王和項宇交好,他支援妹妹姜璃上位,項宇自然也站在他這一邊。
有了帝國第一猛將的支援,女帝最終擊敗了明王姜譽,成為開國以來首位女性帝王。
東華帝國是個以武立國的皇朝,錦繡江山都是靠武力打下來的,所以朝廷對於軍方一向很重視。上將軍項宇無疑是軍方的第一號人物,他說的話,先帝不得不慎重考慮。
當然,女帝能上位,最主要還是靠她本人的智慧和修為,但項宇的支援也至關重要。
正是因為此,女帝登基之後,封了他一個‘西域總督’的官職。以一個武將的身份做總督,整個帝國他是獨一份。足見女帝是個非常懂感恩的帝王。
以武將身份榮升西域總督,這已經是一個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了。當然,當朝還有一位牛逼的戰神級人物,葉北冥。北戎汗國無疑比西部蠻族厲害萬倍。項宇只是幹翻了蠻族,收服了西部三郡,葉修卻滅了東華帝國最大的威脅,把整個草原都收進帝國版圖。
如果說原本項宇就是軍方第一人的話,葉修崛起之後,他只能排第二了。
不過,這不影響他膨脹。
人的本性也許都是貪婪的,按理說,項宇以武將身份做封疆大吏,應該滿足了。可是他並沒有滿足,隨著實力的增強,他開始擁兵自重,並且將西部三郡視為自家的後花園。佔有慾越來越強,到現在,好像已經不容許朝廷插手了。
西部三郡,儼然已經成了國中之國。這對於統一集權制的東華帝國來說,是絕對不能容許的。
也正因為此,女帝和項宇的關係從原來的融洽演化到現在的爾虞我詐。項宇就想佔據那一畝三分地,不想朝廷插手,而女帝自然不可能同意。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但骨子裡卻是個極其霸氣的人物。如果任由項宇將西部三郡據為己有,預設這種國中之國的情況,那就會在歷史上留下萬世罵名。後世的人評價他這個東華帝君,就會諷刺她女子就是女子,連個權臣都奈何不得。
從她的角度講,當然想將項宇抓過來,一刀砍了了事。曾經的恩情,在江山社稷面前全都可以忽略不計。
可項宇是軍方的第一號軍事天才,坐擁五十萬雄兵,本人又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如果真派軍隊去征伐他的話,哪怕最後能贏,那也是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的結果。
女帝曾經找過無數借口,要將項宇調回京師,只要離開西部三郡,離開他的五十萬雄兵,項宇就變成了沒牙的老虎,任由朝廷收拾了。到了京師,那就是女帝的一畝三分地,項宇還跑得了嗎?
可是女帝能想到的事情,項宇那老小子自然也想得到。所以他頻頻以邊疆小國時有挑釁,戰事吃緊為由,婉拒女帝的詔諭。就是不肯離開他那個烏龜殼。雙方僵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女帝一時也想不到什麼好方法。再加上朝中還有其他勢力虎視眈眈,所以她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照顧項宇了。只不過派過去的探子一直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