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戚永遠是過年的主旋律。
從初二到初五,基本上一直都在親家家的飯桌上。
往年過年走親戚家,陳耀東都沒操心過禮品的是,一直是陳爸陳媽在準備,今年難得上心了一次,買了幾十部年前九月上市的蘋果5s,按人頭髮,兩邊的直系親戚家上了大學的成年人一人發一部,沒上大學的也給出方案,將來考上大學再送。
皆大歡喜。
老二過年放七天假,說是值班不回來了。
陳耀東覺的大機率給人當兒子去了。
但也就和姜苗苗私下討論下,當著爸媽不會亂說。
免的陳媽傷心。
初五去二姑家,陳耀東和薛丘明聊了聊。
這位哥想法比較多,年前考察了個專案,又想網際網路創業了。
奈何想的多做的好,或者說是隻想不做。
陳耀東是想到就做,不管行不行先幹了再說,有問題再糾錯。
可以說跟這位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典型。
初六,陳耀東和姜苗苗飛保府。
在保府待了五天,和姜苗苗走了一下兩邊的親戚,陳耀東又去了趟京城,看了看國貿的店面,在京城住了一晚,第二天飛回了景安,姜苗苗要在保府多住一陣。
陳爸陳媽回農村了,水上人家的別墅再次沉寂。
春風拂暖,氣溫正在回升,離春暖花開卻還早。
十五沒過,農村的年還沒過完。
陳耀東去了趟發發市場,九月之前要正式啟用,剩下的都是裝修之類的尾巴工程,幾個月就完了,辦公樓和宿舍的裝修工程沒有例外,還是被老李接下了。
“和市裡協調的怎麼樣了?”
陳耀東一邊看,一邊問身邊的王平安。
王平安道:“溝通的差不多了,等投用後所有搞發的都要遷過來,再加上我們給出的房租優惠,把市場盤活沒有問題,只要形成群聚效應,就可以持續經營下去。”
陳耀東點點頭,沒有再問。
一個市場要想發揮作用,影響因素是方方面面的。
而最大的因素,無疑是政策扶持。
把所有的扶發批遷過來,這是行政干預,想不來都不行。
看完批發市場,陳耀東又去了一趟三營。
十萬畝地實在太大,開車繞一圈都得好半天。
為了解決地勢高地問題,十萬畝地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一百多塊,化成五個片區,大的能有兩千多畝,小的幾百畝,南高北低錯落有致,看的十分整齊。
水渠已經修好,溝壑縱橫看著極為壯觀。
最新的規劃出來後,中間的兩塊地劃成了養殖場,施工隊已進場。
東西兩頭各蓋了兩個大院子,全都是紅磚房,那是工人宿舍。
四周正在安裝一種綠色的鐵絲網,整塊地最後都要圈起來的。
道路修的四通八達,全都是沙石路面。
“這路不行。”
陳耀東一邊看一邊交待任務:“搞成柏油路,地周圍都把樹種上。”
王平安連忙道:“這樣下來成本就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