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東岸,火光連綿,遠眺去大軍營帳層層疊疊,鱗次櫛比,在遠處青黑高牆映襯下格外顯眼。
那些高高城牆,已被四面圍困,水洩不通。
三月初,天氣已經開始回暖,南面潤州投降,東路軍也順利到達城下,吳軍主力則圍困常州殘餘守軍。
至此,各路大軍,超過七萬人已經匯聚到了金陵城下,四面紮下營壘,將金陵城圍定。
三月初三,曹彬於秦淮河和上一艘船中宴請各路大軍的將領,這是一次重要的會面,各路大軍從四面出發,相距千里,如今已打通東西,齊聚城下。
東路軍主將劉仁贍,中路軍主將李處耘,吳越軍領軍王審琦等一起匯聚在秦淮河上。
吳越向來事中國為正朔,與江南有世仇,當初後周攻淮南時他們也奉詔出兵了,而且他們只要出兵,一般都由宗主國派出將領去統帥。
王審琦就負責統帥吳軍,而李昉則留在吳國作為使者。
眾人會師之後都十分高興,此次會師,意味著江南這片土地,如今還在唐國控制中的土地只有南都洪州,以及一座金陵孤城了。
眾人接連上船之後都笑著打了招呼,作揖行禮,隨後落座,岸邊則是大量計程車兵守備。
落座之後,曹彬先讓自己的書記官掛起一張地圖,為在座的所有的主將介紹了全域性的形勢,隨後又當著所有人的面,唸了官家的來信。
“官家說前線的事我們自己根據形勢可以做主,不過官家提醒,必須注意洪州方面援軍的反撲,著重保護採石磯的浮橋。”
說著他在地圖上指著長江上游的地方,“我在皖口附近留下人馬駐守,不過想必還不夠,官家著重提醒,必有其道理,所以準備從水軍再抽調二十營加派去保護採石磯的浮橋。”
眾人同意,對於官家的要求,他們自不敢違背。
“餘下的所有部隊暫圍困金陵,官家也在信中說了,金陵城不必急攻,如果能使之自行歸順最好,少毀壞民房,荼毒百姓,所以我準備留下三廂人馬圍困金陵,餘下各部將分派去各州縣接管城防。”
“諾!”
對於曹彬的安排,眾人也沒有意見。
“諸位還有什麼補充的嗎?”曹彬環視眾人問道。
幾個大將都搖頭,戰打到如今,可以說大局已定,往下的選擇很多,眾人沒有異議。
隨後,眾人開始商議起具體的細節部署,一直到第二天,各軍大將才來開秦淮河,回到軍中開始部署。
各軍開始排程,在南唐首都附近,秦軍十萬大軍展開,各司其職,列寨城下,整個金陵已被完全圍困。
而在首都之外,秦軍派出官員和軍隊,開始接管各地,並著力於恢復百姓生產和生活。
一開始,這樣的舉動還需小心推進,因為江南尚有殘兵。
而到三月十八日,南面來了訊息,南唐大將朱令贇果然領軍數萬,艦船數百艘,朔江而上。
不過他的大軍才到皖口就停下來不敢前進,因為羅彥環奉曹彬的命令,早在哪設了水寨,駐紮大軍,封鎖長江。
朱令贇人多勢眾,卻不敢輕易衝擊秦軍。
於是一拖再拖,躊躇不敢東進。
他猶豫,秦軍卻沒有絲毫猶豫,採石磯附近的秦軍水軍一萬餘人,配備炮艦二十艘,大小船隻四百餘艘,在劉清川,符昭願率領下火速馳援皖口,準備給予唐軍迎頭痛擊。
不過在東面援軍到達之前,三月十八日正午,朱令贇以百餘艘小船為前鋒,堆滿魚油,柴薪,準備以火攻進攻秦軍水寨,準備用火攻。
計劃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只是到午後,江面鳳向突然變了,不少著火的船隻不但沒衝入秦軍水寨,反而放過來撞進了唐軍船隊中,一時間局面大亂。
唐軍忙著救火救人,秦軍也不敢貿然出擊,雙方就這樣僵持到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