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全部的目的,如果誰敢破壞國家穩定,影響太吞併天下的進度,誰就是某的敵人,絕不會手下留情。”
最後的話說得很重,頓時整個大殿中,沒人出聲了,範質、王樸也不再說話,看他的顏色有些異樣。
史從雲和他們想的其實都不一樣,身為千年之後的人,他對做皇帝其實並不感興趣,但他心中卻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這是個很特殊的時代,歷史上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強大王朝的崛起,意味著另外一個強大王朝的落幕。
如唐朝崛起打突厥的時候,正好突厥內部分裂,李靖滅東突厥時西突厥是出兵幫忙的,東突厥被滅之後西突厥也獨木難支,被蘇定方攻滅。
明朝崛起時,正好遇上元朝的衰落,蒙古勢力在世界範圍能收縮衰落。
清朝崛起時,明朝也已經爛到根子裡,而且蒙古,青藏高原也與滿人聯盟,戰略上對明朝形成c字包圍,落敗只是時間問題。
真正剛好雙方王朝帝國都在強力期的硬碰硬情況其實很少,漢朝和匈奴就是那種情況,所以漢匈之戰前後歷經130餘年,漫長而慘烈,是十分少見的兩大龐大集團之間的真正對決。
而好巧不巧,遼國和中原的對決也註定不是一方衰落,一方崛起的對決,遼國剛剛結束開疆拓土的階段,正準備進入穩固政局,全面發展的階段。
他們的巔峰期大概會在之後幾十年內到來,這時候不打大規模戰爭反而是對國內發展最有利的。
而中原還在分崩離析,也正是整合天下的時候,如果進展順利,那麼幾十年之後,天下整合完畢,休養生息,也剛好是中國的巔峰時刻。
於是,這場大戰註定不會是一方崛起,一方落幕的大戰,而是雙方都處在巔峰期的生死博殺。
這種大戰歷史上是少見的,也是慘烈的,汗匈之戰前後一百多年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這時起,任何時間都不能耽擱,越快整合天下,他們就有越多準備的時間。
到了這時,史從雲已經根本沒有徵詢眾人意見的意思,直接開口道:“太子年幼,皇后攝政吧。”
他一開口,說得理所當然,符皇后下意識答應道:“是。”有發現不妥,她的身份怎麼能聽令於臣子?
但史從雲不管,接著道:“契丹人這次被殺怕了,短時間內不足為懼。
官家不在,李筠那邊要防備,就以王審琦為河陽三鎮節度使,鎮守河陽,萬一李筠有變要成事只有走河陽,取洛陽、潼關這一條路。
暫時給他一些加封用來安撫,王溥相公,這些你最熟悉,你覺得該如何加封他。”
王溥立即出列,拱手道:“可以加守中書令,給個官身。”
史從雲點頭,“好主意,那就這麼辦,同時給魏王符彥卿,鳳翔節度使,河中節度使,靜難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以示安撫,諸公覺得如何。”
“秦王英明。”王樸點頭:“只要堵住河陽,他註定成不了事。”
“皇后娘娘要記住。”史從雲提醒到,符皇后乖巧點頭,隨後他接著說:“南唐也要防備,李重進是淮南節度使,他很有本事,但兵力還是不夠,南唐不乏猛將,如果聽說朝中有變,可能生出禍亂。
韓令坤的在渦口的駐軍必須帶回去,不過就不要讓韓令坤去了,讓司超去,他熟悉水戰,最能鎮住南唐。”
“可行。”魏仁浦贊同:“南方一旦有變,水軍必不可少,南唐江山半失,,但還佔據富庶之地,國力不能小視,江防的事情不能放鬆。”
“接下來就是北方大軍的時候,某會出書令告知諸將,把軍隊安然帶回來,在此期間,某輕率大軍拱衛大梁內外城以及皇城,司超率城為大軍駐守陳橋驛,及北面大道,各位就放心吧。
朝廷一切事情都恢復往常,不用驚慌。”
說著在此看向範質:“範相公也和禮部通通氣,你做事最謹慎,官家的葬禮,太子登基典禮,各類器件、儀仗、文書要早做準備,免得到時手忙腳亂。
所有事情都要準備妥當,大周朝局不能有一絲動盪,往後的大事還多,不能耽擱了。”
範質猶豫一下,還是拱手答應了,一時間,朝內外大小事,史從雲都做了相應安排,之前慌亂動盪的朝廷,突然一下似乎有了主心骨,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