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武人和文人的不同,多數文人並不是沒本事,而是沒見識。
活在書裡的世界,缺乏對人性的認知,對多數人來說,能搶就絕不會借,能霸佔就不願自己費時費力生產。
只是有些只讀聖賢書的人,自己抱著仁義道德,搞道德綁架也就罷了,也把敵人也想成講仁義道德的人,滿足他,不抵抗他就會也講仁義道德,放自己一馬。
簡直想屁吃......歷史上無數血淋淋的教訓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史從雲見此,直接道,“諸位明白就好,這就是代價的意義,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殺人。
但所有殺戮又為世人憎恨,為文人輕視唾棄,在史書中一筆帶過,如此也將是我們這些為將者的宿命。
這些事其實我心裡一開始就有數,所以你們不用多想,太過擔憂。
我不是大善人,不殺生,那還不如找個小廟出家作和尚,打什麼戰呢。”
眾人哈哈大大笑起來,老爹也笑了,臉上擔憂也一掃而空。
史從雲說著看向眾多遼國將校官員俘虜:“你們看這些人,他們中多數即便到這步田地,還是冷靜得跟草原上的狼一樣。
他們很像我們,我們為大周南徵北戰,他們就是遼國這些年南征北戰積累下來經驗豐富,善戰知兵的將領,沒有他們,遼國的軍隊就沒了主心骨。
某不準備讓他們回去.......”
話說到這,眾人都看過來。
“大帥,全殺了嗎?”有人直接問。
“問問有沒有願意歸順,如果雲願意的可以留著用,剩下的不要留活口。”史從雲吩咐,當初衛青能夠在漠北草原不迷路,每次都直搗匈奴人聚集地,就在於他收買招降匈奴人為嚮導。
史從雲也想要契丹人嚮導,以後說不定有用。
當然,任何事都是雙刃劍,比如匈奴人的前將軍趙信在被匈奴大軍圍困之後他又叛變回匈奴了,反覆橫跳,不過史從雲覺得利大於弊。
“這件事我親自去辦。”老爹率先道。
史從雲點頭,他也覺得老爹這樣人高馬大的殺神更能嚇住人:“爹,不必逼他們投降,也別跟他們說不投降要死,就問自願歸降的有沒有,剩下的不必留活口了。”
“嗯,某早就想殺他們了!我親自動手。”老爹殺氣騰騰,他和契丹人有著血仇,史從雲也沒阻止。
.......
讓親兵把他的馬拉去吃草,隨便吃了點東西之後,史從雲到了中軍大帳,見兩個重量級的人物。
一個是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一個是南京留守蕭思溫。
等他進入大帳之後,兩人已經坐在側座,見他之後兩人反應非常不同,兩人目光都鎖定在他身上,仔細打量他的樣貌,蕭思溫連嚇得站起來拱手行漢人禮節,耶律撻烈則是四平八穩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
耶律撻烈,這個史從雲原本不知道的人,這幾天倒熟悉起來了,他是當初帶兵從代州,忻口救援晉陽的人,如果不是他,數年前周軍已經滅了北漢。
而且聽一些投降的遼國漢官跟他講,耶律撻烈是大遼國如今如此強大的重要功臣之一,他坐鎮南院期間均衡賦稅勞役,鼓勵農業生產,大量部族民眾歸化,戶口數量增長迅速。
以致大遼國迅速向農耕轉變,同時越發富庶起來,他在自己的治所時不拘小節,不求享樂,百姓不被煩擾,收穫穀物多次豐收,遼國朝堂評議把耶律撻烈這個南院大王稱為“富民大王”,幽州輔附近的百姓對他也有好感。
而且耶律撻烈每次用兵時,賞罰分明講信用,贏得手下士兵的忠心,史從雲也突然想到一件事,如果當初不是自己穿越,那忻口一戰老爹就死在他手下了,符彥卿、李筠等也會敗在他手中。
這樣一個人物算得上不了解不知道,一瞭解下一跳,原來還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
老爹已經告訴自己,這兩人都會漢話,畢竟他們一個南院大王,一個南京留守,治下之地以幽州為中心,治下百姓多是漢人。
“你就是周軍招討使史從雲。”史從雲屁股剛在主座坐下,沒想到一身素衣的耶律撻烈先開口了。
“正是,你不怕我。”史從雲好奇的問。
“他們怕你是因為他們怕死,老夫被你擒住那時起就沒想活著回去,自然不怕。”耶律撻烈很硬氣的道。
史從雲呵呵一笑:“那還真遺憾,我原本不想殺你的。”
耶律撻烈愣了一下,隨即冷哼一聲:“你想問話就是痴心妄想,老夫什麼也不會說,只求一死。”
史從雲看著剛烈的耶律撻烈,他這樣的高階官員,肯定知道很多遼國的內部情況,這是他沒急著殺兩人的原因,不過看這情況,似乎他死也不會開口。
不過這種人物他並不準備自己殺,要殺也要帶回大梁去,當著官家和百姓的面殺,那樣才能壯國威,振奮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