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正他們他們求生的本能正被史從雲利用,周軍正像趕牛羊一樣把他們往史從雲想要的方向驅趕。
戰打到這時候,史從雲終於敢擺出一切盡在掌握中的裝逼模樣,很有逼格的道:“這時候遼軍主帥應該想出預備隊來救人了,可惜早在本帥預料之中。
雖然本帥看不見,不過此時老爹的大軍已經從東面大道向著他們中軍右翼而去了,遼賊沒機會了。”
“大帥神機妙算!百戰百勝!”親兵激動道。
“契丹狗賊哪是大帥對手......”
有文化的則直接道:“大帥簡直是白起在世,韓信轉世。”
“什麼白起韓信,哪裡是大帥的對手!”
“.......”
眾人熱烈的拍馬屁說得史從雲有些飄飄然,覺得這個逼必須裝到底,立即大手一揮:“擂鼓,向前進軍!本帥親自坐鎮。”
後方高臺上將士得令,激動打出令旗,本陣鼓手開始擂鼓號令,隨後中軍帥旗隨著史從雲開始緩緩向前移動。
擂鼓助威,帥旗北進,人人都看在眼裡,一時間全軍士氣更上一層樓。
原本週軍前四陣被後四陣替代之後,王全斌因他們傷亡慘重精疲力盡,讓他們先原地休整作為後備。
結果看到帥旗北進,大帥親自開赴陣地前線之後,士氣大震,將士們紛紛請戰,各軍都指揮使在請示王全斌後整軍繼續跟進,向東追擊壓迫遼軍。
史從雲騎上馬,身穿兩層甲,在眾多親兵護衛之下,隨後軍向前進軍,聲勢浩大,巨大的帥旗隨著他在眾多旗幟拱衛下向前移動,一時間周軍氣勢如虹,嗷嗷叫的往前衝。
看到中軍這邊的動靜,已經穿插迂迴到北面的邵季和慕容延釗也向南進兵,開始壓縮被包圍的遼軍。
大量遼軍士兵不斷被壓縮空間,沿途不斷被射殺。
隨後史從雲又下兩道命令,其一,令小牛溪東側的司超、王環、羅彥環部渡河,從東側夾擊遼軍。
不過他命令才下,傳令兵還沒派出去,就有人從東面來向他稟報,司超發現遼軍中軍大亂,已率大軍趁機渡過小牛溪,擊退河邊防守的遼軍,正向西面進攻,從東面夾擊遼軍,派人來向他彙報。
因為史從雲之前給司超等人下的命令是讓他們伺機而動,看情況行事,沒想到的主觀能動性這麼強,對局勢判斷很準確。
史從雲十分高興,帶會打仗的將領打仗就是省心,又讓傳令兵過去告訴司超,渡河之後從東面和他們合圍,防止遼軍往東面逃跑,至於北逃之敵則不管,他們要和主力一起圍殲被困住的遼軍。
隨即還下了第二道命令,對所有遼國士兵趕盡殺絕!要投降的可以先讓他們投降,減少合圍壓力,但能殺的儘量殺,一個不留。
史從雲心裡已經有數,即便投降之後也也不準備留活口,此時北面的遼軍正被老爹史彥超追擊,精疲力盡的遼軍主力被他們合圍,遼國敗局已定。
史從雲遙望遠處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周軍步騎,老爹史彥超部部分騎兵已經佔領北面遼軍大營,北面遍地是稀稀落落遼軍殘兵,他們算是成功逃出生天了,史從雲沒有理會他們的功夫。
老爹史彥超的主力騎兵已經往更北面的地方追擊而去,大量的龍捷軍騎兵百騎為一隊,正跟隨大量旗幟從兩面的田間大道越過遼軍大營往北追擊。
這次史從雲不怕老爹再像忻口那樣孤軍深入了,因為固安方向還有趙匡胤的伏兵,遼國的主力已經被他們圍困在這,遼軍北面應該只有一些遼國皇帝的扈從軍和大臣將領。
不過史從雲不在乎,能追上就追上,逮住高官皇帝是老爹的大功,追不上也罷了,他的著眼點和眾人不同,他更在乎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他從來不相信英雄史觀,遼國這時候是個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而且還在上升期,沒達到瓶頸,就算殺了他的皇帝就能改變什麼嗎?
史從雲覺得不能,它強大的國力依在,人心依舊凝聚,換個皇帝照樣實力還在,說不定重新選一個比現在的皇帝還更好呢。
反之,消滅他們的人,才是根本的打擊遼國國力。
作為主戰場的大片田地和樹林,此時已經屍骸成山,血流成河,到處是硝煙和殘肢斷臂,甲冑和殘破旗幟,放眼望去,大量的屍體看不到邊,誰也看不出這裡曾是大片夏日的青蔥麥田了,今年附近的百姓或許會很慘。
太陽已經開始西斜,風中的血腥味壓也壓不住,不過經過一天的洗禮,史從雲的鼻子早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