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史從雲和王樸意見是一致的,不過細微之處還有不同,“某是打仗的,自然會從打仗的角度去想問題。
打仗最理想的轉態就是使敵人處於兩面夾攻之勢。
其一,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讓敵人兩面難兼顧,賣出更多破綻。
其二,打仗其實每一次都是對賭,誰都不能說有十全把握,賭得越多,勝算越大。兩路進軍,即使一路受挫被阻,還有另外一路可以依託。”
“好個賭的越多勝算越大。”這是身後傳來聲音,兩人回頭,原來是魏仁浦趕了上來,兩人連忙拱手。
魏仁浦也和他們並肩,加入他們的討論之中,讓史從雲繼續。
“我打塗山的時候,是使他們陷入三面合圍之中,才會那麼好打。所以軍事上我十分期盼形成兩面夾擊的形勢。”史從雲邊走邊說。
“況且南平、荊南不是多大的對手,收拾他們用不著大動干戈,可蜀國不一樣,蜀國孟昶打仗不行,治國確有本事。
蜀國的富庶某在鳳州就見過,他們的軍官腰帶上能鑲金玉,他們在一個武威城囤積的糧草讓我們大軍從頭到尾都吃不完,還要分給當地百姓。
孟昶和他手下的文武大多數都是河東人,他們從太行山西面跑到蜀地鳩佔鵲巢稱王稱霸,卻沒收到當地太大的抵抗,說明他治國理民多少是有些本事的,在那裡也有些人心。”
史從雲和兩人一面說一面走,不知不覺已經出了皇宮門,不過兩人聽他說著不願分開,乾脆在城門旁的樹下站著說話。
“我估計,整個蜀中至少有十五萬以上的軍隊,能不能打且不論,都必須小心應對,不能馬虎大意。
如果咱們把全部希望寄託在關中到漢中的山地之間,萬一被堵住了,全功盡棄都是小事,關鍵是靡耗巨大,費時費力,讓百姓苦不堪言。
十萬大軍一出,軍費糧草消耗不說,至少徵發二十萬以上沿途民夫保障後勤,每次都會令百姓疲敝,一戰功成還好說,如果不成往後再出兵,往復勞頓百姓,讓沿途百姓不得休養生息,國家很快就會怨聲載道,失去民心,往後出兵也越來越困難。”
王樸和魏仁浦聽得入神,一時間都忘記發言,只是看著他,意思是讓他接著往下說。
“所以某以為,要打蜀國,軍事勝利只是目的之一,還要力求一戰功成,速戰速決,同時儘量節約開支消耗,儘量不要打擾沿途百姓生息。
中國之地,自唐末以來分崩離析,各地割據互相攻伐廝殺幾十年,幾代人丁凋脆,早已經積貧積弱,如果還在這樣繼續在內戰之中損耗巨大,民心分散,將來一旦北方契丹南下,我們如何抵擋?
所以在某看來,伐蜀是勢在必行,就如王知府所言,但伐蜀只是個起點,我朝必須有對將來的長遠考慮,將來才能得天下,而不能照著以前那些各地割據藩鎮的法子去打。
如果這樣去考慮,要伐蜀幾句需先下湖南、湖北。”
(六一兒童節了,誰還不是個寶寶呢,我給自己放天假也很河裡吧,讀者老爺們肯定能體諒的)
手機閱讀『小♂說÷吧→』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