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定格局 (第1/3頁)

史從雲反應很快,立即跪下謝恩。

隨後還有一些加封,如潘美擢西上閣門使,左驍衛大將軍、曹彬加右驍衛大將軍。

趙侍劍曾經跟他說過,西上閣門副使和正使都是皇帝近臣,都是文轉武的徵兆,如今果然讓潘美擔任武職了。

不過五代十國因為國家亂,情況亂,各種文武之職權也很亂,以至於除了兩司禁軍的體制,其它地方的很多東西他其實搞不懂,太複雜,這就要問問一些“懂行情”的人。

之後還獎賞了以王溥為首的一批文官,王溥、盧多遜等人。

王溥加參知樞密院事。

此前王溥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禮部尚書,監修國史,如今給他加參知樞密院事,是允許他參與樞密院的軍事決斷,大概是歷經淮南之戰,官家覺得王溥也有軍事上的才能。

盧多遜加左拾遺,進翰林院士,加知制誥。

其餘受賞的文官也有不少,不過史從雲沒怎麼注意,因為他不怎麼認識,而盧多遜和他很熟。

在此之後,官家起身,眾人頓時安靜下來,官家臉帶笑意,環視眾人然後道:“唐國疆土三十三州,朕今取其十四州,幾至半數!

從此之後,唐國龜縮江北,已無法威脅我大周。”

“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眾人還沒說話,王溥先開口道。

史從雲很機靈,他不知道說什麼好話,但王溥帶頭了,立即也把王溥的話重複一遍:“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

眾人詫異看向他,幾個機靈的紛紛開始跟風說起來,很快帶動眾人,慢慢整個朝堂都是誇管官家的聲音。

官家顯然是高興的,沒有阻止眾人就說明他心裡很受用。

待眾人聲音安靜下來,官家才接著說:“此番悉平淮南,取十四州,很多人都有功勞,但有兩人之功最大,朕十分感激。

其中一人就站在朕面前,正是朕親自委任的淮南招討使史從雲。”

史從雲腦子哼靈活,張嘴就開始發揮他的特長巧舌如簧。

“成不敢當!

都是官家臣子某一展才能的機會。天下有大才的人不在少數,有能力的數不勝數,他們多數默默無聞,不為世人所知,也不像臣一樣功成名就,享受榮華富貴,只因他們都遇到不明明主,沒被伯樂看一眼,

天下才士何止千萬,天下的人主至尊卻只有官家,所以臣是幸運的,該感激官家才是!”

這番話說得很肉麻,不過郭榮喜歡聽,臉上露出笑容。

“你的功勞朕都記在心裡,淮南之戰你功不可沒,天下才士雖多,可你是甘心為朕出力賣命的。”

說罷又把一封奏書遞給史從雲,讓眾人傳閱,史從雲大略看了一下,是李谷的奏疏,陳述種種,講義官家親征,時間是官家第二次親征時,也就是今年年初。

眾人這才一下明白過來,原來官家親征,是李谷上書勸說的啊。

“李相公當下還在淮南,為朕安撫淮南之地,他也是朕說得第二人。

史從雲替朕領軍征伐,南征北戰,李相則為朕給養大軍,足衣足食,史從雲是朕的韓信,李相公就是蕭何。”

眾人無不感慨李谷的功勞,紛紛開始七嘴八舌的誇獎起來,而且說到李谷,文武官員的口徑都是統一的,因為他畢竟是文人,文臣稱讚他的功勞。

李谷又不是一般文臣,他是實實在在做事的官員,不像王溥、魏仁浦這樣參政議政,參與決策的,武人也十分敬重,無論是高平之戰還是淮南之戰,十幾萬大軍都是李谷供養著的,軍人們也敬重他,他還領過兵,淮南之戰的首勝就是他打的,他第一個領兵殺過淮河去。

要史從雲說,李谷既像張良,也像蕭何,如果沒有李谷,官家確實很多事都做不出。

這也是為何李谷想退休,寫了好幾封信求官家讓他退休,他畢竟五十出頭的人了,可官家是無論如何也不讓他退。

史從雲記得歷史上李谷是在回京路上不小心染了病,實在沒辦法郭榮才讓他退的,即便如此,每有大事還要派人去他家裡問要如何決策。

不過因為史從雲的到來,歷史改變了,他在淮南打得太順,李谷中途沒有回京,也沒有染病,加上心情好,壓力小,現在還好好的。

官家隨即看著翰林學士承旨陶穀道:“卿代朕撰文,贊李公之功德賢明,撰寫完後呈送給朕,朕修飾後親自回賜李公。”

翰林學士承旨陶谷連忙拱手:“遵旨!”

這樣的重視讓大殿上的眾人都十分羨慕,五代這樣戰亂不斷的時代,加官進爵比其它時代容易,一是戰多,而是忠臣幾乎沒有,皇帝為籠絡臣子只能不斷封官進爵,可像李谷這樣皇帝親自寫信稱讚的就少了。

此舉之後,官家接著說,“此前,李公任司空、門下侍郎、判壽州府事(臨時掌管淮南政務),也叛過三司事,回京之後仍判三司事。”

最新小說: 漫威之大怪獸傑頓 假面騎士龍騎之偶像大師 夢裡遺失的你 傑夢奧特曼 琉璃眼偵探 領主王座 無限恐怖之變強之路 網遊之劍行江湖 無限世界與調查員 網遊之暴走傳 電影世界大盜 記錄的艾澤拉斯 大山裡的歡樂聲 三國殺之徵伐天下 墓中有鬼 亂世帝匪 懶惰少年 網遊之僵屍天下 從異世界開始的騎士生活 教練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