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南方的各種戰報依舊不斷,史從雲在大梁,心裡開始尋思如何趕快把符家老六娶到手的事情。
這樣他才更有安全感。
自從他和郭榮回大梁之後,淮南的局勢越發不利起來。
南方還在打大戰,史從雲每天出城去汴水大營時候,都能遇到來來往往的傳令吃兵,風塵僕僕披著滿是灰塵的斗篷,背後帶著旗子從北面的大道上進城。
時不時還能遇到幾個認識的,聊上幾句,史從雲如今在軍中名聲很大,威望很高,將士們都願意和他說話。
根據他們的說法,渦口那邊他們已經不敢走了,濠州的南唐軍已經開始沿著淮河兩岸向壽州方向推進,他們只敢走下蔡那裡。
史從雲記得當初他和官家就是走渦口回來的,沒想到如今渦口也算丟了。
其實這些天他也有事沒事往樞密院跑,和樞密院的官員人認識得差不,聽到的訊息自然也多。
其中最受挫的莫過於劉仁贍的反擊,其實史從雲覺得前線的傷亡肯定打得多,遠不是他們所上報的數百人那麼簡單,如果真是那樣,李繼勳怎麼會坐視大量的攻城器械被焚燬?無力再繼續攻城。
十有八九是被劉仁贍的突然反擊打得反應不過來,死傷嚴重,無法阻止反擊,以致大量攻城器械被焚燬。
城外駐紮用於攻城的虎捷右廂少說一萬多人,還有眾多各州徵發的鄉兵,怎麼可能會戰死數百人就全盤崩潰,連反擊都不敢,任由劉仁贍燒燬攻城器械。
前線李繼勳怕官家責罰,所以少報了人數,史從雲心裡這麼想,對這位傳說中“義社十兄弟”中的老大哥頓時有些失望,並沒有他想的那麼了得厲害。
之後南唐的朱元收復舒州和和州,史從雲還專門和往來的傳令兵打聽了羅彥環的訊息,得知他沒事後才放心些。
據說羅彥環在舒州和朱元打了一戰,但結果不利,折損四百多人,便讓出舒州,退到盛唐,和趕去救援的李重進合兵,擊退南唐後續的反撲。
而且後周的小弟吳越也被南唐擊敗,泰州也被南唐重新奪回,雙方在揚州展開打仗,幸得史彥超在,在揚州北面河畔平地以千騎兵破敵,斬五百多人南唐軍,當場被嚇得跪地投降的超過千數。
挫敗南唐兵鋒之後,揚州的南唐軍才不敢肆意反撲。
但大量的南唐軍已經順著大江水道,走運河入淮河,到達濠州集結,沿著淮河南北兩岸,依仗河道中的強大水軍向著壽州方向穩步推進,局勢對大周越來越不利。
戰場上南唐開始反攻,而且這些反攻確實也奏效,其中以劉仁贍的反攻最為挫敗周軍,無論是士氣上還是實際上的作用。
官家也勃然大怒,想要狠狠的責罰李繼勳,好在眾人勸阻,最終決定去除李繼勳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的職務,把他調離淮南戰場。
這些事他雖在大梁,卻清楚得很,只是史從雲總覺得南唐的反攻還缺了點什麼,一時間又記不起來,最終也就沒多想了。
......
八月末,一天之內數十匹快馬疾馳進入大梁城,當晚史從雲就被叫到樞密院,被告知南方的訊息,而且是非常不好的訊息。
他如今也是兩軍司十位高官之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樞密院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知道,這次也是。
等他騎馬趕到樞密院的時候,眾人早在等候。
一看陣勢十分不簡單,今日坐在樞密院辦公廂房上方主位上的不是魏仁浦,而是身著黑金圓領長袍,臉色很不好的官家,魏仁浦、王樸等人只能站在旁邊,還有幾個樞密院的官員,三司和兵部的官員。
史從雲頓時就明白出來什麼大事了,此時還在京的兩軍司高官只有他一個,連向訓原本知開封府的,都被調去頂替韓令坤了,足見大周對南唐的戰爭也是舉國之戰。
他連忙準備行禮,卻被官家制止:“不必了,既然你也到了,魏仁浦說活情況吧。”
魏仁浦點頭,轉身對眾人道:“今早到的訊息,八月來,南唐大將林仁肇破濠州水柵,攻壽州南大寨收效甚微。
沒想到八月下旬,林仁肇親率一千多死士,以船載薪柴牧草,乘風放火,欲焚燬下蔡大半浮橋,張永德、王審琦等人守備浮橋,但都不精水戰,被其偷襲得手,下蔡的浮橋焚燬接近一半,橋頭守備將士死傷不少,兩岸聯絡暫時斷絕,形勢危急!”
史從雲聽了十分吃緊,心頭一跳,他就是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南唐的反擊那不是還有林仁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