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季是他見過戰場上單打獨鬥最厲害的一個,武力值拔尖,而且對他有救命之恩,忠誠自然毋庸置疑。
跟著史彥超從北方一路殺來的兵,話不多,不像王仲有說不完的話,很多時候像他的叔叔一樣。
“雲哥兒心裡有事。”邵季道。
史從雲一愣,隨即點頭,對邵季他沒什麼好隱瞞的。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如果蜀國想要反撲會從哪裡來?”史從雲把手中戰馬韁繩交給親兵。
“你們在這等著,幫某刷好馬兒。”
隨後沿著江向南走,示意邵季跟上。
“某總覺得蜀國不會放棄,你認為呢?”他反問。
邵季搖頭:“某不懂那樣的大事,如果是殺敵,雲哥兒吩咐就是,其它的大事某無力分擔。”
史從雲點頭,“對,事情各有見解,術業都有專攻。”
“反正咱們這些弟兄,無論是王仲、董遵誨、羅彥環還是眾多指揮,都聽你的,咱們這些人只是能賣命賣力的武夫,雲哥兒不一樣。”邵季邊走邊說。
“那我說,你全當聽說書。”史從雲道。
邵季點頭。
“我覺得蜀軍不會正面和我們交鋒,鳳州南北夾在山兩面,太窄了。
經過之前的戰鬥蜀軍應該明白想擊敗我們只能靠人數優勢,如果夾在山谷中間,他們就沒了人數優勢。
如果他們主將很有主見,說不定會打糧道......”
這是史從雲這些天來最擔心的。
古代打仗多數時候很難在短時間分出勝負,一是冷兵器畢竟殺傷效率有限,不可能直接把對面核平了。
二是道路難行,交通方式限制,崇山峻嶺阻礙行軍效率和運輸糧草的效率。
所以打擊後勤糧道向來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
人和人的差距是沒那麼大的,再厲害的部隊正面作戰都要死人,可如果能打擊糧道後勤,就能劈開對方主力而使對方潰敗。
所以自古以來,很多有名的戰爭都在糧道上大做文章,糧道的爭奪保護,決定戰爭勝負。
有經驗的老將也會時時刻刻盯著對方的糧道和自己的糧道。
“如今情況,蜀軍沒法與我們正面交鋒,能做文章的地方只有糧道了。”
史從雲說著,邵季在一邊聽。
聽了一會兒,邵季開口:“那雲哥兒覺得呢,蜀國人會走哪裡,做什麼。”
“陳倉道順著嘉陵江走,在兩山之間,路上我問過周圍村民,周邊還有不少小道可以通往南面路口。
不過要從全域性來看,最危險的還是黃花谷。”
“咱們南下時經過的地方。”邵季說。
史從雲點頭:“不錯,我找當地人問過,從黃花谷往西可以去唐倉鎮。唐倉鎮南面有通向鳳州南面的路。
你想,如果蜀國大軍從鳳州南面走唐倉鎮,直插黃花谷,豈不是斷了我們的後路,把我們困在鳳州和黃花谷之間。
到時候糧道一斷,鳳州又打不下,我們不是慘了.......”
邵季迷惑,他沒想過這種可能。
“總之這兩天我越想越睡不著,李延圭不是個好對付的人,不能大意。
山地穿插作戰不打則已,打起來要人命。
之前我還在猶豫,現在好了,反正鳳翔兵去圍鳳州,我想找王大帥說一聲,咱們控鶴軍退回黃花谷去吧,只是又不知道開口合適不合適。”
“雲哥兒說什麼就是什麼,儘管做就是了。”邵季不假思索的答應。
史從雲聽他這麼說,點點頭,他不能再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