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團指揮部。
辦公桌上擺滿了圓規尺子等計算工具,一疊畫滿了計算公式和各種山川地貌部隊番號等等的白紙佔據了大半個桌面,秦風神情冷峻手握鉛筆,還在不停地寫寫畫畫。
委員長以雷霆之勢包圍了武漢,讓日軍措手不及的同時,也讓秦風感到措手不及。儘管多方勸阻無效,秦風還是盡一切可能從目前的戰局中尋找戰機,希望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經過一天的反覆測算推演,秦風終於悻悻地丟下了手中的鉛筆。
一直在傍邊等候的葉麗麗、張曲鳴和張全發,頓時神情一凜,異口同聲道:“軍座,怎麼樣?“
秦風嘆了口氣,頹然道:“形勢很不妙啊!現在已知的日軍156師團157師團已經奔赴永修,我軍意圖切斷南潯線的計劃難上加難了,已經有情報證明日軍在杭州、上海、南京大量集結兵力,如果日軍有足夠的兵力沿長江兩岸襲擊第三戰區後方,南潯線又打不通,整個第三戰區就會完全陷入敵人的包圍圈,無路可逃。如果委員長此刻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捨棄第三戰區二十個師,接下來,同樣的命運就會降臨在第五戰區十幾個師的身上。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為了此次戰役,委員長几乎將後方的兵力抽調一空,如果日軍希望擴大戰果,從廣州揮兵直逼郴州,整個後方已經完全空虛,日軍幾乎可以長車直入,由郴州而衡陽再到湘潭,將第九戰區也陷入他們的包圍圈內,到那時,國民政府的生存空間恐怕就只剩下四川和雲貴地區了,亡國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啊……,這麼嚴重“?葉麗麗、張全發和張曲鳴驚得嘴巴半天合不上。
葉麗麗道:“你一定有解救辦法吧?“
對於自己的男人她總是充滿信心,因為在她心裡,秦風永遠是無所不能戰無不勝的。
但這次,秦風默然地搖頭,表示這次真的無能為力,讓所有人頓時如同大雪天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徹底冰涼。
張全發不死心,道:“日軍的增援部隊現在還在南京、上海、杭州集結,從出發到到達目的地,這當中起碼五天時間要吧?如果我們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各部隊退回原點,這次災難不就避免了嗎?“
“哼哼!“秦風冷冷一笑,道:“上海、南京的日軍沿長江兩岸進擊,靠兩條腿十天都未必能到達,但海軍艦艇一天就能到,當然,就憑海軍運輸艦運送的這點兵力還不足以對第三戰區以致命打擊,但他們至少能封鎖住長江,第三戰區想從大別山撤退的這條路基本切斷了,自徐州武漢相繼失守後,第三戰區的部隊大部分事實上已經身處敵後,其生存主要是靠在浙贛的幾個游擊區轉悠,日軍佔領武漢之後,隨即就是打岳陽、打南昌、打麗水基地,還沒有來得及騰出大量兵力進行圍剿。此次第三戰區集結九江鄱陽湖一帶,要想成建制退回去已經不可能了,除非打通南潯線,從德安永修向湖南境內撤退。否則,就只能分散突圍,但第三戰區活躍在敵後,一直是日軍的心頭大患,此次日軍大量兵力彙集這一帶,進行清剿在所難免。所以,最終結果還是要捨棄第三戰區。“
“那我們就全力以赴打通南潯線?“張曲鳴道。
“打,怎麼打?日軍156師團和157師團此時只怕已經在永修、德安一線了,104師團佔據南昌,日軍杭州一帶的增援部隊可透過浙贛鐵路,再到南潯鐵路,源源不斷地投入到前線,你覺得現在已經在永修前沿的第一集團軍和第十九集團軍能打下永修嗎?“
秦風的話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顯然,兩個集團軍對付日軍兩個師團,他們並不覺得有多少勝算。
就在這時,情報處處長兼特務團團長劉立峰快步走了進來,急匆匆地報告,據確切訊息,日軍此次向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是五十個丙種師團,其中有三十個師團投入滿洲國,二十個師團投入華中戰場。
這個訊息無異於雪上加霜,眾人都覺得手腳冰涼腿肚子發軟。
隨即又有一個參謀進來報告,國府侍從室發來了緊急電文,命令秦風立即飛赴重慶。
眾人這才如夢初醒,張全發驚道:“委員長此時召見,恐怕是為了當前的戰局向你問計,機會來了,我看你趕緊走吧,帶上你的推演結果面呈委座,一切可能還來得及!“
張曲鳴也附和道:“對,趕緊走,我這就命令葉兆豐準備起飛!“說完就搖響了桌子上的電話機。
葉麗麗趕緊幫忙收拾秦風桌子上的這一堆圖紙,卻被秦風制止,所有的東西都在他腦海裡了,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秦風可以感覺到,委員長已經嗅到危機了,要不然他絕對不會命令自己去重慶,而且還這麼急,只有可能已經發現這場鬧劇無法收場了,這才將希望寄託在他秦風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瀾,但,這個狂瀾他已經挽不起了。
十五分鐘後,飛機從基地衝上雲霄,一個時辰後降落在重慶機場,秦風帶著葉麗麗走出艙門的時候,一輛黑色的別克轎車風馳電掣而來,在他們面前幾米的地方流暢地甩尾掉頭,隨即車門開啟,國府侍衛長王世和從車裡鑽出來,表情凝重,面對秦風微微點頭,沒有過多的言語,直接道:“來了,走吧!委座急著見你!“
因為電文是從國府侍從室發出來的,可見委員長不希望太多人知道他秦風來重慶,所以秦風只帶了葉麗麗這個侍從副官。
很快,汽車駛進了委員長的府邸,三人下車,王世和指了指裡面的那棟中式建築,示意秦風進去,卻對葉麗麗朝另外一個方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只說夫人有請。很明顯,委員長只讓秦風進去。
秦風對葉麗麗點點頭,隨即大步往裡走,這裡他來過,自然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