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j釋出新聞也就半小時,推特等社交平臺掀起許多討論,有球迷認為硬工資帽是為了平衡聯盟各支球隊收入與支出,避免有些球隊花太多錢,簽約太多低效或無效合同。
也有球迷認為主要是限制球超級球員扎堆空降某個球隊,避免出現熱火2.0。
但不管球迷們看法如何,始終都有一個共同基礎,那就是資方想要拿更多錢。
聯盟賽季結束之後停擺的訊息早已傳的沸沸揚揚,核心原因就是要改收入分配比例。
對於各種議論,蘇陽覺得挺好玩,要是現在的球迷,知道以後會有很多明星球員,為了與其他球星組隊,直接在合同期內逼宮交易,那估計得震驚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反正2010年休賽季,熱火三巨頭的組建,徹底喚醒球員心中自主決定的慾望。
聊完新聞,比賽照常舉行,杜蘭特爆砍43分帶隊取勝,雷霆整個賽季4比0黃蜂。
比賽結果是104比93,看起來並未贏太多,但雷霆籃板領先12個,蓋帽領先7個,最詭異的是出手要比黃蜂少15次,失誤也多7次,全靠10記三分爆錘黃蜂。
至於黃蜂輸球,主因原因是保羅助攻多達14個,全場卻只有9投5中,得分太少。
比賽打完,espn資料專家約翰?霍林格發推寫到:“雷霆是一支不斷證明資料統計有多麼大進步空間的隊伍,從0809賽季他們半場34分逆轉騎士,到今天瘋狂失誤贏球…”
蘇陽看到霍林格推特,心想那真是低情商說資料統計垃圾,高情商說資料統計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什麼都要搞大資料,可影響一場比賽輸贏的因素實在太多,基本沒卵用。
哪怕公認的‘控制籃板就能控制比賽’,未來也會出現狂輸31個籃板,命中率也落後7個百分點,結果卻是籃板和命中率落後哪支球隊贏得比賽的詭異情況,還是大勝!
打完黃蜂,雷霆踏上二連客旅程。
首站飛到菲尼克斯,全隊五人得分上擊敗太陽,替補出戰的格林全場最高28分。
第二站飛到鹽湖城,全隊六人得分上雙大勝爵士,威少全場33分完勝德隆14分。
帶著十五連勝,全隊飛回俄克拉荷馬,賽季第三次迎戰灰熊,未曾想,開場之後始終處於落後,直到比賽最後9秒,格林和杜蘭特又連續中投得手,強行逆轉絕殺取勝。
賽季第二次十六連勝,讓雷霆從老闆到球迷,再到媒體,全都對衛冕充滿信心。
全隊按照賽程休息四天,十號中午訓練結束之後,總經理普雷斯蒂和商業主管泰德找到蘇陽,說希望可以全力爭取衝擊一波22+連勝,方便後面漲價賣票,球隊開銷很大。
如果22+連勝順利達成,董事會希望進一步衝擊72勝,畢竟那是個很大的賣點。
蘇陽頻頻附和表示理解,因為小球市就那樣,多次奪冠也很難賺大錢,比如馬刺。
主要還是廣告贊助拿得少,代言費用偏低,球隊因為流動性比較小,平均門票價格也難以提升,那像紐約那種超級大城市,年年戰績拉褲襠,卻年年三十支球隊最賺錢。
沒賺到大錢都還好,最慘的是那種為了奪冠大量投入,結果繳納高額奢侈的球隊。
所以像火箭那種球隊,老闆堅持不交奢侈稅,每個賽季靠瞎吹吸引球迷買票。
關鍵伴隨著硬工資帽到來,奢侈稅徵收比幅度也會提高,相比之前那種超過多少級繳納多少的固定區間模式,未來會採用指數級增長罰款模式,除非願意賠錢賺吆喝。
三人詳聊片刻,蘇陽既沒答應也沒拒絕,只說會看情況做調整,球員健康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