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丕的信寫的匆忙,言語上也可以看出並沒有多少斟酌。
這也正常。
在他的角度看來,慕容泓的軍隊出現在鄴城附近,簡直是晴天霹靂,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緊急向朝廷徵詢,他根本顧不得其他。
按慕容泓所說,長安城已然大亂,符丕的生父苻堅也已經身死非命,這些訊息對於符丕來講都是極大的打擊。
他一時無法接受,故而修書一封。
更重要的還在於,他要向朝廷徵詢對策。
“權尚書,符丕說,慕容泓想借道鄴城返回龍城,你覺得,能相信他們嗎?”
這才是符丕火急火燎的給朝廷寫信的真實目的。
一是確定長安城這邊的情況,二是要和朝廷討個說法,所謂的借道,到底能不能成。
慕容泓所帶兵馬,全都是長期駐守長安城的精銳,驍勇善戰,無所畏懼。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老家就在眼前,只要過了鄴城這一關,可以說就成功了。
符丕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點逼數的。
他料定僅憑鄴城的兵馬,不足以應對慕容部的進攻。
現在的關鍵在兩處,一個就是慕容部的真實心意。
到底是隻想借道呢,還是隻是以借道為名義。
正經的想要霸佔鄴城為己有。
畢竟,鄴城距離龍城也不遠,這樣的重鎮擺在眼前,誰都眼饞。
符丕雖然能力一般,但他也不是傻瓜。
這個時候應允他借道,那不就等於是把鄴城的大門給開啟了嗎?
親自迎接慕容泓入城?
他符丕竟然是慕容氏的好兒子?
正是因為有這一層的顧慮,任憑慕容泓在城下喊破了喉嚨,磨破了嘴皮子,符丕也依然不給他回覆。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過不了鄴城,慕容泓的軍隊就不會離開,一直盤踞在鄴城外圍,虎視眈眈的盯著符丕。
你要是符丕,在城裡也坐不住。
而且,隨著僵持的時間越來越長,慕容泓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強硬,特別不耐煩。
這些都是符丕在書信中預測的,卻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從鄴城到長安,也是很長的一段距離。
一來一回,二十天打底。
送信出來的時候,兩軍的情況尚可。
慕容泓對符丕還是有商有量,待到書信送到了長安,局勢就已經越發的緊張。
可這裡還有一種可能性,也不能忽視。
萬一,慕容泓他的要求是真心的呢?
他真的只是想在鄴城邊上借道,根本沒有霸佔的意思呢?
如若這般,只需要輕輕的一個抬手,放慕容泓過去,這件事也就算是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