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們士氣高昂,王薈也很欣慰。
他也很慶幸,北府那邊,王謐提前說服了劉牢之,讓他按兵不動。
正是因為劉牢之的這個舉動,司馬道子他們才會迫不得已提前起兵,而倉促行事的代價就是招引來的手下居然就都是些質量低下的蝦兵蟹將。
這樣毫無戰鬥力的隊伍,大大降低了王薈他們守城的難度。
王薈縱馬前行,加入了混戰的隊伍。
身先士卒的行為,立刻博得了戰士們的好感。
面對著士兵們打磨的鋥亮的鋼刀,不斷衝殺過來的鄉民,亦有後退者。
“識相的,就自己退回去!”
“朝廷不會追究!”
歘歘歘!
戰士們的鋼刀幾乎是同一時間全都拔了出來,站在最前面的一隊士兵,正在用威嚇的眼神盯著這些中了魔的鄉民。
“鄉親們!”
“大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建康人,我們也不想看著你們血濺十里,葬身在這朱雀航前。”
“大家看看這座橋,平日裡我們天天從這座橋上透過,這就是我們生活中賴以生存的地方!”
“難道,你們就情願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這座城市再次陷入戰火?”
“鄉親們,我們過上安穩的日子才幾天啊,好好生活,難道不好嗎?”
關鍵時刻,王薈從士兵的保護中抽出身來,站在了佇列的最前方。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雖然不見得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在王薈這樣的世家子弟眼中,先禮後兵還是應該要走的一個過程。
如果能透過講道理說服一部分人,讓他們自己撤退的話,也算是大大減輕了守軍的壓力。
為了表現對鄉民們的尊重,王將軍連馬都沒有騎,就站在眾位士兵中間,隔著幾十丈遠的距離,向鄉民們喊話。
“我們誓死追隨孫天師,用不著你管!”
“讓開!”
“否則,我們要殺人了!”
不論在任何的團體之中,都會有幾個狂熱人士,而這些狂熱人士是最喜歡錶達自己的意願的。
很多不願意出聲的人,便被這樣的人裹挾,他們明明不願意再繼續鬧事,卻被群情激昂的表態感染,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更不願意改變,乾脆就按照原樣行事了。
然而,這些人的退卻之心,卻全都被王薈看在眼中。
看來,他說的話,也還是起作用了。
雖然,這些痴迷的徒從並沒有從朱雀航前退開,但是,隊伍也並沒有再向前進了。
這便說明,隊伍之中出現了動搖。
繼而,王薈再次大聲疾呼:“這位兄弟說得對!”
他並沒有責怪那挑頭鬧事的人,而是稱呼他為兄弟,還單獨回覆他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