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尋死?
那還不容易?
自我了斷就可以了。
辦法有的是,我們兄弟也不會攔著,你想怎麼死都可以,什麼用刀、用繩子、用白綾,高階的,低階的咱都有。
你呢,是個柔柔弱弱的女人,又是司馬家曾經的正牌皇后,咱兄弟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難看了。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當然還是讓手上不要沾血更好。
雖然,我們司馬家的人也從來都不是個講究的,但有些時候,還是要給點考慮的。
弄死王貞英易如反掌,而且,現在的形勢,公理也還是在司馬兄弟的。
其性質相當於剷除內賊了,誰讓她王貞英作為我大晉的太后,卻聯合外人呢?
但是,思想上毫無顧慮的司馬兄弟也還是沒有這樣做,究其原因,還是畏懼王謐和他手裡掌握的北府兵而已。
你要知道,雖然王謐已經成為了琅琊王,在熟悉朝堂政治的人眼中,已經是完全的攝政王待遇了。
這次北伐若是成功,等到王謐回軍,這個朝廷可就真的要改個姓了!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司馬兄弟才不顧一切的突襲了京口,扣押了劉牢之。
時間,對於他們來講也是十分迫切的。
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到王謐在北伐當中有所建樹,那個時候,朝堂上的所有大臣都會歸心於他。
司馬家的人就沒有了存在感,等到王謐回來,想要搞事就更加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北伐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而且,少不了王謐的親自指揮。
北伐之前,王謐的種種糾結,鋪墊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他其實早就已經預判到了現在的這種情況。
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如果不趁著這個難得的建康城權力的真空期搞事,那他們就不正常了。
不過,現在也要承認,王謐雖然想到了這種情況,卻也還是預估不足,他原本以為,會先在建康城內亂起來。
比如王恭一流,就極有可能按捺不住,誰讓在王謐這裡吃了大虧呢?
然而,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司馬家的人會先跳起來。
簡直是沒有天理!
然而,應該說,如果司馬尚之他們現在就把王貞英除掉,在輿論上也不會佔到太大的便宜。
人嘛,總歸還是要遵循一個論跡不論心,就算是人人都看出王謐早有不臣之心,可他畢竟不是還沒那麼幹嗎?
再說,在他的統領下,北府兵連戰連捷攻城獵地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功績。
老實說,以王謐的戰績,現在,只要他不在建康城內大開殺戒,只要他想做皇帝,朝堂之上都不會掀起太大的波瀾。
畢竟,舉目四望,還有誰比他更有資格來做這個皇帝?
現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晉能夠統領那麼多的地盤,半壁江山都是王謐一仗一仗打下來的。
是實打實的戰功,有了這樣的功績打底,就算是行廢立之事,也是應該的。
只要王謐不搞劉裕那一套,在大臣當中的口碑就不會崩,如若這般,司馬兄弟現在這麼著急跳出來,理虧的可不就是他們?
如果只是進兵都城,還可以有託詞,驅逐奸臣之類的,現在他們對外就是喊的這樣的口號。
可若是他們把王貞英殺了,甚至把司馬德宗也幹掉的話,他們自己的那套說辭可就被戳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