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王謐的引領,北府只會再次墮入緩慢的消耗當中,實力,自然還是要比之前強大的多了,畢竟有了新兵器,有了新的裝備,人員素質也提升了許多。
但是,這些都是一時的。
掌握火器製造工藝的人,是王謐,能夠把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打磨出來的,也是王謐,身先士卒,可以讓上萬將士聽從他的號令的,也是王謐。
換一個人,這些優勢就會逐漸消磨,慢慢的歸為無有。
如果,這些大臣真的是在為了大晉考慮,想要為大晉剷除一個禍患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應該反對王謐。
因為,這位將領現在已經和北府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不可分離,失去了他,就等於是把一支作戰能力強悍的軍隊徹底的從內部瓦解。
自毀長城爾。
於是,歷史上的很多因果輪迴也是可以解釋的了。
有的時候,那些黃袍加身的典故,來歷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雖然那些故事的背景都是冷兵器時代,老實說,不同部隊之間的戰鬥力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也不可能是一方對另一方產生碾壓式的效應。
但是,這種碾壓就真的不止一次出現過。
也就是說,越是在冷兵器時代,就越能凸顯一個將帥領導才能,不只是戰術戰略上的,更是在鼓舞一支軍隊計程車氣上。
老實說,現今徵召上來的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因為無知,他們也勇猛,但是同樣的,他們一旦怯懦起來,那就是海潮湧起,無法阻擋。
於是,一個能夠號召士兵,凝聚戰鬥力的將領就變得異常重要。
同樣一支軍隊,在王謐的手裡就是一條龍,而在其他人的手裡,那就是一隻蟲。
這就是差別。
或許這也可以解釋,歷史上那些從宰輔地位竄居大寶的人,比如楊堅,再比如趙匡胤,或許,他們能夠成功也確實是時代造英雄。
當戰亂頻仍無法阻擋的時候,只有他們帶領的軍隊戰鬥力最強,只有他們能夠穩定軍心,但凡換個人就指揮不動。
一旦形成這樣的局勢,還有什麼好說的,只有讓他們說了算,王朝才算是有未來。
至於這未來是你的未來還是我的未來,一切似乎都不再那麼重要。
同樣的事情,放到大晉也依然如此。
如果沒有王謐的支援,即便是有些將領竊奪北府的權柄,北府也不能發展到今天的地步。
而有了王謐,北府便成了可以一統江湖的強大勢力,這一切,都是王謐的功勞。
現在,某些不自量力的大臣,居然想要把王謐和北府脫離開來,自己掌控。
這完全就是在做夢,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而現在,王侍郎變成了琅琊王,這也讓王謐的計劃進度提升了許多,原本他還想再奮鬥一段時間,再把這件事提上議事日程。
而且,他也已經做好了準備,要面對一定的阻力,說不定還要引起一場朝堂爭鬥。
需要全力應對。
然而,幸運就是來的這樣突然。
完全沒有預兆的,就把這樣一份大禮送到了王謐的眼前,還是他沒有發出任何要求的情況下。
這怎能不說是王阿寧做的大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