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這個,殷仲堪才最終選擇投靠王謐。
這種時候,不知道認真的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卻只知道埋怨別人本事太大,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成功的可能。
如果說有錯,那也只能怪王貞英眼明心亮。
誰讓她立刻就看出了親哥哥的無能,並且直接就選擇和另外一方更加強勢的權臣聯合呢?
如果趕上個糊塗的太后,說不定就是王恭真的無能,她也會一力維護,那麼最後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
入骨那樣做的話,你以為王謐就會像現在一樣一直好好好,是是是,全都容忍嗎?
不可能的!
王恭糊塗就糊塗在這裡。
他曾經天真的以為,在此前,司馬曜故去之後,他能夠在內廷執掌朝政,與王謐相安無事,完全是依靠他自己的能力,威望。
是王謐主動退讓。
卻忘記了,能有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因為這中間夾雜著王貞英的力量。
正是因為有王貞英作為後宮太后在中間維護兩邊的和睦,王謐才能一直容忍王恭。
甚至,這種容忍就是建立在王貞英對王謐多有偏向的基礎之上的。
要不是她總是對王謐擴張勢力的行為不聞不問,還經常倒貼小錢錢,以王謐的野心能力,怎麼可能容忍王恭經常在他面前上躥下跳?
與王恭的各種震驚不滿相反,現在王貞英的種種作為才算是將她的人設貫徹始終了。
支援王恭有什麼用?
別人的支援再多再好,也不如他自己真的爭氣,這從來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郗將軍所言差矣,太后娘娘如今代行大權,身邊自然要有個幫手,宋博士常居內宮,且才學出眾端莊持重,如何不能追隨太后娘娘左右?”這種時候,作為同盟,王謐當然要站出來支援王貞英了。
況且,挑刺的還是郗恢,就更需要他來主持正義了。
很多人都可以看出,此刻,郗恢的炮火併不只是奔著宋輕音去的,作為王恭的鐵桿,他這是為了給王恭漲聲勢才這樣說的。
這端的是無理取鬧,實際上,朝廷上的很多人,還對剛才的處置多有意見。
他們就覺得,殺人之罪不可饒恕,更何況,王恭還殘害了殷仲堪的兒子。
只用幽禁這等輕飄飄的處罰就想了事。這不就是敷衍嗎?
他們這邊還正打算要挽著袖子跳腳反對呢,卻沒想到,郗恢還覺得,王貞英對親哥哥過於無情,還在這裡打抱不平。
看來人與人的情感果然是不能相通。
“找個幫手,當然沒問題,但是,就照樣還以博士之身份在內宮活動,老臣以為就完全足夠,為何還要加封內舍人?”
“更何況,此前朝班序列就從來沒有內舍人之職,為何要獨創?”
果然,郗恢想的還是老一套。
說的就是你們這些女人,有實就可以了,就別要名了。
現在皇帝是名義上的司馬德宗,而真正掌權的,誰都知道是身為太后的王貞英。
讓你管事是可以的,但是你想要名義,那就不可以了,絕對不能接受。
這就好像是,自從漢朝以來,那些可以在後宮管事,甚至是很有威望,得到朝臣們認可的太后就出了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