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你說古代手銃容易炸膛?
哎呀,那種事,都是後話了。
再怎麼說,也是打出去的子彈多,炸膛的少不是?
嚴格來說,王謐的話有對有錯,手槍確實輕便,但是要說操作簡便,卻不見得吧。
“稚遠,你這個話,我不認同。”
“弓箭只需要搭弓上箭就能使用了,可是這手槍,要點火,再舉槍,整個動作,算起來也不會比射箭快吧。”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你看,劉裕就顯然是一個內行。
從動作的速度來說,確實射箭和打槍是差不多的,甚至打槍的步驟更多些。
畢竟它還要先打火嘛。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從劉裕的角度來看,這也沒錯。
但是,很顯然,他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
那就是訓練的難度。
“寄奴,你放心,雖然看起來打槍要比射箭難一些,但我敢打賭,這個東西是非常容易學的,只要我們能造出足夠多的手槍來,不消多時,北府兵就可以人手一支手槍了!”
手槍沒見到幾支,牛皮吹的倒是挺大的。
劉裕面露難色,半信半疑,主要是他自己也還沒有親手使用過手槍,怎能全然相信王謐所說。
人們對新生事物總是充滿了戒備的。
劉裕如此,檀憑之亦如此。
兩位武將對自己的辛勤研究都充滿了懷疑,這不得不讓王謐感覺有些灰心喪志。
明明在將作坊裡如此受歡迎的神器,到了他們這裡,居然反響平平,難道,是他的表述能力有問題?
王謐雖然很想做這樣的假設,但是,理智卻告訴他,劉裕他們說的有道理。
他們都是在戰場上衝殺的戰將,多少次死裡逃生,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即便是王謐手握後世的先進兵器,同時他也能夠確定,這樣兵器可以大大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但是,要想讓手槍在這個中古時代,真正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卻也還有很多要做的事。
就比如,手槍的造價極為昂貴,這件事在囊中羞澀,兩手空空的大晉朝廷,就很難解決。
打造造槍的精鋼,就需要花費巨億,更不要說用起來特別費的火藥了。
要是劉裕他們意識到,火藥用完了還不能回收,會不會當場暈倒?
毫無疑問,手槍的造價是相當高的,不只是硬體造價昂貴,填充物火藥也是需要流水的金錢堆起來的。
摳門家族司馬曜,要錢別找我的司馬道子,這些人都不必指望,他們是肯定拿不出錢來的。
當然了,雖然這些人摳門成性,貪得無厭,但是王謐還是會時不時的上一封奏疏,催一催錢款。
錢是好東西,誰不喜歡。
司馬家的錢,能多榨出來一分就要榨出來一分,一點也別含糊。
為了能在大晉境內儘早的把手槍這種神器推廣出去,王謐當然要報喜不報憂。
那些手槍的缺點,一個都不能提,只把優點反覆擴大。
“既然你有把握,那我們也不好說什麼了,不過,我們還是堅持繼續使用弓弩,這些老本行,可不能拋棄。”
“這是自然,我也是這麼想的。”
事實上,就算是到了千年後的大明朝,手銃的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一支建制齊全的軍隊當中,也還是要配備弓弩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