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老王罵罵咧咧的走了,他忽然發現,他的那幾個不太成器的兒子,竟然順眼了幾分。
至少,他們的麻煩事,可是比王謐小子少得多了。
這個王謐小子,明明不是他王薈的親兒子,卻比親兒子還要讓他操心!
王薈走了,他不是一個人走的,他的身後還帶著一大幫子人。
這些小廝婢女,還有各個門戶裡的無聊人士,都聚集到這裡,那叫一個齊整。
王薈揮舞著小木棍,把他們全都給趕了回去。
站在這裡做什麼?
又不能幫忙,還不快點去幹正經事!
“沒想到,王將軍還挺通情達理的!”
“看來,我們兄弟的日子不會難過了!”
只有兄弟幾個在一起的時候,劉裕他們講話就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了,他們兩個今天也是一起出現在建康宮裡的,對於自己來到建康之後的工作安排,已經相當清楚。
不就是跟著王薈混嗎,現在看來,這位將軍待人接物還算和氣,以後要是跟著他混,應該不會吃虧。
王謐也點頭稱是,王薈的表現確實讓他心裡的一塊大石頭也落了地。
以後,寄奴他們免不了要跟著他混上一段時間,世家子弟裡多得是小肚雞腸的人,一個個的,本事沒有多大,心眼卻比針眼還小。
若是王薈也是這樣的人,那劉裕他們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現在看來,雖然不是親父子,但王薈對王謐還是有那麼一絲舐犢情深的。
所謂的親情難捨,或許也正是如此。
比如,在王謐成就大業的歷程中,他從來也沒有把琅琊王氏的人當成自己天然的後盾,左膀右臂。
這就好像是,明明王國寶和王恭全都是出自太原王氏家族,但在朝堂上也一樣是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
晉末世家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以家族血緣為紐帶的親緣關係,已經漸漸被利益相關所取代。
不能天然的就認為出自一家,在立場上就一定是站在一起的。
但是,對於琅琊王氏的人,當然不能像對付王國寶一般,抬起大棒就掄上去。
有所取捨是必須,像王薈這般識大體,還有能力的人,當然要注意拉攏。
至於那些不上道的嘛,或許就沒有留存的必要了。
“你們就沒有發現,手槍的另一大優點嗎?”
這兩個人自從王薈走後,竟然也不再關注手槍的製造,一心琢磨日後的生活去了。
這怎麼能行呢?
這裡可是我的主場,不聽我說話,你們還想幹什麼?
王謐舉著手槍,隨意瞄準,得意洋洋的樣子,活像一隻開屏孔雀一般。
急等著別人誇獎。
劉裕檀憑之互看一眼,實在是找不出什麼新鮮的吹捧點了,只能等著小王自己展開話題。
不必擔心,王謐是不會一直憋著不說的。
很快,他就在自己站定的地方劃了一個圈:“你們可都看好了,我是站在這裡打槍的!”
是啊,看好了。
這又怎麼了?
大家又不瞎,還會認錯?
沈蒜子抱著手臂,眉頭皺的死緊,好像那圓形的圈圈會有什麼問題似的。
一步、兩步、五十步!
五十步啊,親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