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道子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雖然在謝安看來,這完全是正當的指責,他司馬道子根本就沒有資格主導尚書事宜,但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司馬道子卻絕對不會這樣想。
天子胞弟,總攬朝政這種事,當然應該交給他司馬道子,舍他其誰?
就連謝安的那份差事都應該交給他才對!
說話啊!
都啞巴了嗎!
司馬道子環顧四周,那些參加宴會的大臣,居然一個跳出來替他撐腰的都沒有!
豈有此理!
他登時火冒三丈!
這也怨不得諸位大臣,司馬道子,確實是德不配位,謝安的指責沒有半分錯誤。
若是謝安劍指司馬曜,那眾位大臣一定都會挺身而出,主持公道,畢竟,司馬曜是群臣商議才推立出來的皇帝。
多少要給點面子,可是,司馬道子就沒有這份面子了,就算是在王恭、範寧等人看來,司馬道子也不堪擔當這份大任。
“看來,今天謝公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陛下,謝公將琅琊王之事與謝幼度的事放在一起議論,這本就是胡亂攀扯,臣以為,甚為不妥。”
關鍵時刻,還得看國寶的!
司馬道子立刻就向王國寶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自家人,就是靠得住!
王國寶卻也不一定是多麼可靠,他只是不能看到謝安得意,謝安贊同的,他都要反對,謝安想推動的,他便一定要拖後腿!
別看王國寶平日裡渾渾噩噩,醉生夢死,這一次的重點找的倒是很準。
謝安將幾件事擺在一起討論,這本就是偷換概念的行為,但是,在大晉朝廷,這卻又是一件事。
與大一統的穩定朝代不同,大晉的朝堂上,各個大臣的分工,並不是很明確,很難做到各司其職。
整個朝局,不管是日常管理,還是軍事征伐,全都由圍繞在司馬曜身邊的,有限的幾個人決定。
其他的人,不過是站在朝堂上充個數而已。
同樣的,大晉朝廷上的這些要職,誰上誰下,也都是世家和皇族博弈的結果。
有世家與世家之間的權衡,也有世家和皇族的鬥爭,對於謝安來說,容許司馬道子參與朝政,這就意味著,謝家也要得到利益。
利益的到來,有先有後,於襄陽這一戰來說,趁著大軍在外,司馬曜居然幫助司馬道子奪取了朝堂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
雖然現在還有謝安在朝廷裡鎮著,司馬道子翻不起什麼大浪花,但是,只要機會合適,他一定會出手的。
謝安表面上答應的好好的,實際上,他一直都在等著機會,扳回一城,謝玄凱旋,這就是機會了!
一換一。
司馬曜不是傻瓜,他正在品讀謝安威脅的眼神。
對於他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這個職位一旦加到謝玄的頭上,便意味著得罪譙郡桓氏。
都督中外諸軍事,那就等同於是把大晉境內全部的軍隊交由謝玄節度,不說司馬曜願不願意了,那橫行一方的譙郡桓氏必定會第一個跳起來!
各種念頭在司馬曜的頭腦裡轉個不停,忽然,一個念頭拔得頭籌,佔據了高點!
譙郡桓氏!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