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我收下這些糧食,還有什麼用處?”
“大兵即將回撤休整,你把這些糧食扔給我,難道讓我再從襄陽城一路拉回建康嗎?”
原來還真的是糧食!
那些熟悉的大罐子,終於和印象中的對上了號。
就是糧罐無誤!
和緣江戍糧倉裡的一模一樣!
司馬家送來的糧食,這又是唱的哪一齣?
自從到了襄陽,謝玄就沒有再給朝廷寫過信,至少求援的書信是沒有的。
既是如此,朝廷又為什麼會給北府兵送糧食?
難道是司馬曜忽然善心大發?
“兩位是朝廷來的使者吧,我們最近沒有向朝廷要糧食啊!”
“朝廷什麼時候收到的訊息?”
王謐轉向兩位使者,發出了靈魂拷問。
在他的印象裡,司馬家的那些摳門的貨,從來不會主動給別人好處。
大晉朝窮啊!
小錢錢都被那些地方豪強把持著,朝廷的收入來源實在是有限,沒看到司馬曜最寵愛的張貴人,因為沒有強力的孃家援助,連一套體面的首飾都打不全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家從哪裡調集那麼多的糧食?
這不是向無本之木上面摘樹葉的行為嗎?
兩位使者一頭霧水,他們還以為何無忌出門報信,早就已經把情況都說清楚了。
誰知道,王謐居然還矇在鼓裡,什麼都不知道。
“你們還在京口的時候,不是向朝廷要過糧食嗎?當時朝廷說了,先送一半,後一半,要等到手裡寬裕了再送來。”
“這就是那後一半。”那使者說話吞吞吐吐,頭也不敢抬,既不敢看王謐,更不敢與謝玄視線接觸。
“京口?”
“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為何這個時候才送來!”
王謐終於能理解謝玄的憤怒了。
宋朝的時候有個成語,叫雪中送炭,那意思很明確了,別人有危難的時候,送來的炭火才能救命。
用到任何場景中都是一樣,北府兵缺糧缺的要命的時候,求爺爺告奶奶的,想讓朝廷給點支援,結果呢,他們居然就只送來了一半糧食。
雖然只有一半,但是當時的謝玄還是挺感謝朝廷的,畢竟,那個時候,他們是真的缺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