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裕的眼前,秦軍士兵轟然倒下,劉裕抓緊紅繩,猛力一抽,矛頭就從秦兵體內抽離。
太神奇了!
有如神助!
劉裕立刻就意識到這一氣呵成的探身進攻,得力於王謐的鼎力推薦。
長矛陷入敵軍身軀的那種深度,絕非長戟所能比,那種貫穿敵軍血肉的感覺,以往從來也沒有感受過。
而能夠完成這一系列行雲流水的進攻動作,功臣又絕對不只是長矛一個,馬鐙,雙馬鐙功不可沒!
衝殺一番過後,劉裕敏銳的發現,王秘書雖然此前半天軍營也沒有待過,更不要說是上陣打仗,但他的建議卻如此精妙。
追風能快速奔襲來到桓伊身邊,都是因為有這副馬鐙。
劉裕騎在馬上,兩腳都踩在馬鐙之中,這樣,他就不必再死死的攥緊馬韁。
雖是如此,他坐在馬上卻更加穩當了。
與此同時,因為兩腳都踩在馬鐙裡,人在馬上固定的更加牢靠,活動的範圍也更大了,攻擊動作更加流暢自如。
馬鐙、長矛,果然是天作之合!
“小兄弟,多謝救命之恩!”桓伊兩眼放光,激動的看著劉裕,他知道這位壯碩的少年是來自北府,卻並不知道他的身份。
畢竟,北府兵到竟陵與他們匯合,不過是兩三天的事。
“桓將軍太客氣了!”江岸邊還殘留部分秦兵,劉裕無暇和桓伊多敘,兩人短暫說了一句,便立刻兵分兩路繼續衝殺。
劉裕提著長矛,他驚喜的發現,只要把兩腳踩在馬鐙裡,他就可以在馬上騎得異常平穩。而這個時候,他的視野更加開闊,可以輕而易舉的看到前後左右的敵人。
因為坐的穩當了,一隻手也可以解放出來,用手拎著長矛即可,再也不需要將長杆的兵器牢牢的夾在腋下。
眾所周知,手的力道,自然比用肩膀帶動產生的力道要強得多了!
在他眼前,幾匹光溜溜的馬背上,正有幾名勉強還能爬起來的騎兵,想要攀到背上,向後逃竄。
在他們的頭頂上,從城門樓上射出的箭雨還在不停灑落,對於這些殘兵敗將來說,逃回戰陣是唯一的生路。
然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殺神劉裕,他絕對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一旦站在戰場上,便沒有仁慈可言!
劉裕徑直向前,一個秦兵才剛剛爬上了馬背,立刻就看到了劉裕的身影,下意識的,他便扛起了鋼刀,企圖防衛。
劉裕用盡全力的一刺,竟然沒有戳中秦兵的身體,反而是彈到了環首刀上,刺啦一下,滑向了另一邊。
機會來了!
秦軍士兵亦不是等閒之輩,他從軍多年,戰鬥經驗豐富,很快就從初時的慌張中恢復過來。
騎兵對戰,往往這第一擊相當的重要,如果一擊未中,那就很有可能陷入被動。
因為一般來講騎兵常用的兵器長戟都是夾在腋下的,這個位置就註定了他的進攻方式比較僵硬。
用手拿長戟?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樣騎兵就只有一隻手勒緊韁繩,沒有馬鐙配合,極易從馬背上跌落。
於是,當秦兵躲開了第一道攻擊之後,他立刻就精神抖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