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北方,就需要用馬匹了,沒有水運了,他們的交通方式就受到掣肘了。
於是他們在銅鑼灣蹲了幾天,讓送他們來的村民把租的馬帶回去,只把板車卸下來放到租來的貨船上。
聽說,南方的平原地區,以農耕為主,人口密集,這樣是不適合飼養馬的。
而北方的草原,牧場豐富,地廣人稀,是個天然的養馬場。
花國北方養出來的馬,體格健壯,野性十足,在戰場上速度很快,爆發力極強。
清瑤覬覦那樣的馬,等回來的時候,看看能不能買幾匹帶回來,但是她也知道沒有門路很難搞到,不過能買到普通的馬她也很知足的。
等她們坐上船開始往北走,清瑤事先吃了暈船的藥,這次總算不是豎著上船,躺著下船了。
她也終於能欣賞一下水上的風光。
但是她太得意忘形了,吹了半個時辰的風就著涼了,半夜就發起了高燒。
好在隊伍裡有郎中,還帶著常用藥,不過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等到清瑤能起身溜達,已經過去了快半個月了,
貨船抵達了中轉站,湖南龔州。
這個龔州是花國出了名的名木之地,盛產木材,就連宮裡的柱子都是從這裡走運河運送過去的。
為了修皇陵,所以開闢了運河,讓木材順流而下,整個過程十分繁瑣,很多有經驗的人都不敢說沒有危險,整個過程能持續三四年之久。
清瑤十分喜歡的翅木,就是從這裡採購的,這木質紋理有的如禽之翅紋,有的如火重疊燃燒之勢,還有的如山水縹緲。
所以到了龔州,清瑤是一定要逛一逛的,不買什麼東西,只為了飽飽眼福,看看熱鬧,增長些見聞。
幾人先幹了正事,把板車連同貨物卸下來,再租來馬匹,拉到客棧暫住,一部分人看著貨,清瑤則帶著另一半人出去逛街。
這龔州城最出名的街叫馬行街,位於青縱門裡,南起灶樓街土市子,北抵外城的上封雲門,長約十五公里。
這有一個紅極一時大酒樓,叫喜樂樓,而喜樂樓門前即“賣馬市”故名馬行街。
清瑤僱傭了一個本地的包打聽,是個瘦弱的小男孩,是蹲在客棧門口攬活的,那些人大多都是成年人,只有這個小男孩太小了些,很多人不願意僱。
因為來此多為求“木材”而來,自然希望這些“包打聽”對於哪個店的木材有所瞭解。
這是小男孩不具備的成年人社交能力,但是清瑤看中他,有一部分是因為動了惻隱之心的原因,另一部分是因為小男孩說自己雖然不會那些木材的知識,但是他對龔州哪裡最好玩知道的門清。
這正中清瑤的下懷,她就是來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