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品類多樣化,這就需要找準進貨渠道。
秋闈一過,她便大刀闊斧的開始裝修自己在宿城的鋪子了。
首先便是從外圍推平了所有的牆壁,清除了雜草,打上了水泥地面。
這個工程耗時不小,整整幹了五十天,轉眼秋天都過去了。
地面打了,清瑤便傻眼了,裝修今年怕是不成了,沒時間也沒精力了,她冬日便要回趙家村了。
她在文昌書院的借讀之日不包括冬天,因為她無需科考,所以第一本書一出來,她便要回去把成品教給村裡的夫子們學習了。
因為這裡邊一些內容,她需要親自去講解跟完善,要融入很多現代的東西,比如講課方式,比如裝置。
還要準備手續把私塾弄的正規一點,讓周圍的孩子入學還不算,以後還會有慕名而來的學子才是重點。
此其一,其二嘛,就是裝修上,清瑤不打算簡簡單單的就完事,她要求很多。
比如櫥窗要夠大,有了大的櫥窗,才能進行裝飾,而且裝飾要定期換,這樣人們才能吸引人。
還有飾品區的陳列要方便客人挑選,分門別類要清晰,讓客人挑選起來不至於找不到想要的東西。
還要有試戴區,客人選好了飾品,需要有一個把她照得美美的鏡子,再配上舒適的座椅,會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清瑤還想搞個落地鏡子,多配一些,讓客人能夠隨時試戴。而且鏡子也能讓店鋪顯得大一些。
對,還有燈光!這個是許多店鋪會忽視的部分。
沒有電燈,清瑤也打算用玻璃罩把燭臺圈起來,讓屋裡燈火通明的,陰天下雨也不怕室內光線不足。
反正零零總總的,事情太多了,就算店鋪順利的開張了,人工啊,宣傳吧,也不是很容易很簡單的一件事。
今年根本辦不完,只能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學堂那邊告一段落了,她才能再來親自盯著。
而且,找貨源一事還不曾解決,有些東西可以從趙家村運過來,但是還有些趙家村沒有的,就需要在宿城的本地店或者周邊進行去打聽。
進貨渠道她是一定要進行實地考察的,看看貨源的供應商的實力,發貨情況是怎麼樣的,付款方式,包裝等,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的,然後再開始合作進貨。
之前派王莊頭他們留意了一些,等到明天開春,她便一一去考察。
深秋凝霜,蕭蕭落葉一過,此時剛剛踏入冬日的尾巴
清瑤就拜別了文昌書院的夫子跟同窗們,懷裡揣著一大堆暖寶寶的訂單,同張伯一家打了招呼便帶著一群人踏上了歸途。
來的時候,三輛馬車五個人,那時候遊山逛景,走走停停,並不如覺得如何難捱。
可是回去的時候,三輛馬車變成了九輛,人數翻了兩倍多,雖是滿載而歸。
清瑤卻略微生出了許多歸心似箭之意,不單單是她,隊伍裡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實在是因為王莊頭這廝太缺德了,買東西的時候,嘴裡叨咕著,這個買給他娘子,那個買給他娘子。
就連他兒子王鐵蛋都黑著一張臉質問他。
“爹啊,你能讓我這個做兒子的給我娘買一件禮物嘛?”
可是沒有用,這貨每到了一處休息地,隔三差五便要在夜裡把眾人哭醒過來一回。
理由就是,他想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