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夫子說》註定是最火爆的,偏偏也是最不賺錢的。
夫子們齊心協力不留私心的出書,不管是為名為利,清瑤相信其他書院也能辦到,但是這裡邊還結合了清瑤從現代那課本上學來的東西。
比如課後練習,重難點,認讀認寫,還有配的插圖,還有學習園地。
再不濟還有很多講課辦法和學習方法呢,畢竟她的學識與眼界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優勢。
這樣一來,其他學院的夫子能辦到,也要稍遜一籌了,大部分的模仿總是不如創新的。
沒有利益,不佔名聲。
清瑤都以為蕭家那個嫡公子是不會同意的,乾脆放棄或者再來說服她,但是沒幾日蕭家就傳信來說,可以,就按五十文售賣,而且目前已經開始大量印刷,不日成品便能送到趙家村。
她還納悶了,這利益為上的世家公子竟然沒雁過拔毛。
不過,只要是為學生好的事,她就真心高興。
夫子們太給力,直接給自己開了啟蒙書,這書一直能用到考過了童生,而且以後清瑤還會一本一本的往典籍里加拼音再印刷,也就代表著即使學子們超前學習也能看懂部分書。
這就贏在了起跑線上,比其他地方的學子眼界學識閱歷開闊了不是一星半點,在考試的時候就有優勢。
當然這只是個起點,這才是語文課程,後續還有數學啟蒙,比如九九乘法表……
這些基礎都夯實了之後,還要培養其他方面的人才。
當真是學無止境,知識無岸。
不管怎麼用,既然做了這個決定,那就沒有後退可言,要不然清瑤都對不起這些個夫子們。
時間轉瞬即過,一年一度的秋闈考試開始了,原本八月便要舉辦,但是一直拖到了九月底,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花國的科舉考試非常殘酷,雖然是一年一考,但是考試非常的耗費銀子精力不說,新人要與老人爭名額,只要參加過一場科舉考試,便算是老人了。
而老人之間還要有一場加試考試,只允許各州府的前十名參加舉人考試。
所以一次性考過是最好的,吊吊車尾也算過,但是,要是一次性沒過,只要有第二次,那就不存在僥倖了,前十名方可參加下次考試!
殘酷無比,天資與努力再加上一點機遇,缺一不可。
而很多的前兩者都有的學子偏偏就敗在了一點點幸運上。
張禮礤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張家書香世家,家學淵源流長,他自己也是爭氣,打小三歲識字,五歲誦詩文,十來歲就能寫詩了。
第一次考試,便將小三元都摟在懷中,是宿城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可是,偏偏在考舉人的時候,因為分配在了最邊上的位置,有一天夜裡風雨交加,他抵不住嚴寒,便一病不起……
失利一次不打緊,以他的才學就算是加考一次也不怕什麼,前十名也是不怵的,家裡今年特意縫製了皮襖來應付這種突發之事。
可是他當真是差了麼一點運道,今年的考官乃是來自商州的監試秦大人,此人曾捲入過一起皮襖夾帶案中,被牽連到了監試一職上,所以……
他是不允許考生們帶皮衣進考棚的!